无忧总结网 >地图 >实用资料 >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3-04-29 无忧总结网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通用(7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范文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了。有的范文表面上不会含有作者的观点,在写内容时若是没有逻辑性就可以寻找范文。写好内容,有哪些关键要点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通用(7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篇1】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府谷县第二小学 2014年3月10日

府谷县第二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9月被定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本课题为3年连续性试验研究,到2014年8月结束。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市县教育局及学校的高度重视、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校课堂教学随之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得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构建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积极探索开放教学的新思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课堂中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授与探索的关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努力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使师生互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转变。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描述”为“流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的交互特点,能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能够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

2.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使分层教学的思想真正得以落实。

3.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

4.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操作。

5.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之际,如何保持原来学科的特点。

6.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规律、方法、手段。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我们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公开课、教研课为研究的形式,探索在多媒体辅助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具体方法有:

1.资料法。搜集、阅读、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理论及成功的课例,从中借鉴经验,进行积累。

2.观摩法。组织观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示范课,从中汲取经验,进行思考和创新。

3.对比法。以对比研究的形式,组织同年级教师就同一课题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上研究课,通过对比研究,形成、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4.行动研究法: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边改进。

5.经验总结法:组织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对活动中的具体情况或事例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6.教研促进法。以学校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为途径,加强研究的时效性、针对性,在交流和评价中促进研究的深化。

7.案例分析法。对实验教师的成长进行记录,建立个人成长袋。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人员,落实研究任务,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依据方案全面实施,各子课题展开研究。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

第三阶段自我评估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分析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的成功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我校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这样创新出的

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时,创设了参加定向运动越野赛的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图像给予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的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联想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学生的认知途径也十分有限,依赖教材和教师的情况十分普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以及电子白板的功能,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时,教师就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flash课件将素材进行了加工和整理,并配上了音乐进行整体呈现。学生在如诗如画的学习情境中首先感受到的是草原的美,如身临其境,然后通过教师的范读,进一步感受语文中的语言美,展开联想、想象,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语文教学,学生能够从图片、视频、图形、文字、图表等内容中获取信息,在丰富学生认知途径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2.信息技术环境下使难点简单化。通过直观演示,将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影片,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这个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信息技术环境下使教学进程个性化: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课堂教学“个性化”,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4.信息技术环境下使教学过程探索化: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本身都要求教学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知识的探索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掌握知识。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信息技术环境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初步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与此同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

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就认识到,实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师生掌握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课题组借助网络、图书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进程;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研究促进了师生教育学习观念的更新。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的实现。广大教师通过实验、反思、再实验,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活力。

(四)积累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的资料。

在课题的研究中,探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教学新旧方法的转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关系,做到了创新更要有效。为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方法课程的成功案例和课件。先后听评研究课——节,撰写教学案例——篇,制作课件——件,在县上上示范课——节,参加县上送教下乡——次。

我校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法、教研促进法、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分别对传统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与不

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如下结果: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三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四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

但通过研究表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展示的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味地追求使用计算机,过度使用视频图像,或频繁地使用媒体,学生只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反之,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认真进行学习内容的学生有限,课堂监控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研究认为,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其本质与内涵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协调一致 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1.网络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任务繁重,科研人员还需加强学习。2.此课题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运用上,在对课题研究实践的理性归纳和提升上存在着困难,需要专家的引领与指导,需要同行的交流与探讨。

3.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4.不同学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不同课型的优势互补模式研究等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篇2】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

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许娟)

一、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美国,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在2002年前,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网上学习等等,都已经在国外大部分中、小学中开展起来了。而在国内,目前此项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如北师大的《基于校园网的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在中小学,对相关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虽有一些尝试性的思路和研究,但还未形成一整套可利用的方案和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目的:

1.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帮助;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通过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改革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1)、探索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策略。

(1)、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高效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优质教学的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天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体现。而高效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学效益与效率——一方面要有优质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有优质的过程,进行高效教学研究,坚决反对那种把“提高教学质量”与“加班加点”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教学的本质追求。

(2)、有效地改变当前学科教学的低效状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血色”与活力

教学从有效性纬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高级状态)——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用于学习(特别是重复作业、机械训练等)的时间之长、负担之重、效益之低下,“日光”加“灯光”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陶行知先生曾经抨击过的那种“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赶掉了”的那种“杀人的”的教学,今天涛声依旧!反对低效(无效、负效)、探索高效教学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当前的低效状态。

(3)、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一是独立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辅导点拨及时精当,做到要言不烦;四是对整个学科教学过程的管理科学规范,能够优化教学系统的结构。把教师从繁重的低效或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生活的质量,促使教师走上一条教学自由之路。

(4)、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或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该课题的研究努力追求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将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很好的信息能力,努力使理念变为现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建构通道。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课题的理论依据。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

息资源以及对队伍研训、资料积累、整理数据、研发课件、成果奖励等经费,为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校园文化提供各项物资条件。(4)评比表彰制度。

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拟设课题实验论文奖、课题实验贡献奖、课题软件制作奖、课题资源开发奖、优秀实验课例、课题实验组织奖等。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际交谈的信息环境。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原则:

(一)研究目标

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五、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环境?应该包括有效利用设备、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和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并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内外以及国内外专家同行朋友探讨教学过程中困惑,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

(一)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

(二)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四)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五)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策略研究

(六)其他研究: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科整合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等。

六、研究对象:

根据本课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确定研究对象为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初中、高中学生。

七、研究方法:

(4)、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研究。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4年12月

(1)、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关系。

(2)、从管理的角度确立教学三阶段(准备、施教、巩固与评价)的地位,研究其有效(高效)性所要达到的度。

(3)、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各学科管理研究,把各阶段的教学行为放到系统中全盘统一管理。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4)、将教学准备行为分解为教师教的准备行为和学生学的准备行为,研究其高效性策略。(5)、研究总结高效课堂的管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指导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课堂管理思想与教学艺术。

(6)、研究课堂教学的后续行为,包括学生的作业练习、教师的辅导补救、学习效果的诊断评价等,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是高效的。

(7)、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研究实践的培训,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和进度。

(8)、收集研究成果,定期以书面形式进行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1)、汇总子课题研究成果

(2)、学校总课题结题申报、完成成果鉴定

九、研究结果

我校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1、结果分析

我校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法、教研促进法、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分别对传统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如下结果: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

但通过研究表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展示的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味地追求使用计算机,过度使用视频图像,或频繁地使用媒体,学生只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反之,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认真进行学习内容的学生有限,课堂监控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研究认为,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其本质与内涵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1附录一: 课题研究组成员

长:

许娟 副组长:

姚剑

成员:

刘志敏 樊玲 周静 孙爱红 姚美娟 王虹 温勇

李荣 祝 萍

附录二:课题研究成果附录

1、【研究成果集】:

《结题报告》„„„„许娟 姚剑 《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1》„„„„„„„„„„„„„„„„„„姚

剑 《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2》„„„„„„„„„„„„„„„„„„许娟 《区一中十二五课题中期报告》„„„„„„„„„„„„„„„„„„„姚

剑 《子课题结题报告集》„„„„„„„„„„„„„„„„„„„„子课题组成员

2、【论文】

1、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的有效教学 „„„„„„„„„„„„„„姚 剑

2、青少年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许 娟

3、小议高三艺术生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孙爱红

4、浅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周 静

5、高中语文教改现状之反思„„„„„„„„„„„„„„„„„„„祝 萍

6、浅谈中学英语听力方法的培养„„„„„„„„„„„„„„„„„姚媚娟

7、浅谈高考素描教学方法„„„„„„„„„„„„„„„„„„„„李 荣

8、浅析水粉画观察方法„„„„„„„„„„„„„„„„„„„„„李 荣

9、素描头像的观察方法„„„„„„„„„„„„„„„„„„„„„李 荣

1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温 勇

1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之浅见„„„„„„„„„„„„„„„„„„ 樊 玲

12、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探索„„„„„„„„„„„„„„„„ 樊 玲

13、利用课本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樊 玲

14、浅议在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 刘志敏

15、浅议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目标化教学„„„„„„„„„„„„„ 刘志敏

16、浅谈高三英语高效复习„„„„„„„„„„„„„„„„„„„„周 静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篇3】

初中英语教研组,这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是一个底气十足的团队,全组成员齐心协力,不断努力,提升全组的同时,形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特点。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探索有效备课,聚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最终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优势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做到研究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资料;及时交换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反思与解决问题,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抓好教研组活动这个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我们每周安排两位老师进行讲课,集体评课,每周都有详细的活动安排,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提炼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对策建议,使广大英语教师对一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大家能在意识上和教学方法上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三、开展了学生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氛围

根据各年级段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多样的学生竞赛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关注英语的学习,甚至热爱英语,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总之,外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他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缩小两极分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飞跃。

的人还

1.xx年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2.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3.初三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4.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

5.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6.初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7.初二语文教师教学总结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篇4】

渭南市基础教育“十二五”课题

结题报告

蒲城县桥山中学

完成者:李红艳

课题组长:李红艳、许立群

成员:张振鹏、周晓芳、屈伸、许立群、孙学锋

2015年11月10日

蒲城县桥山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课题于2014年7月被定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本课题为1年连续性试验研究,到2015年7月结束。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市县教育局及学校的高度重视、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实效性远不如人意,多媒体课堂怎么上?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为数不少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表现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只停留在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辅助工具(课件、积件、动画)的制作和播放上,把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传授知识的简单过程,淡化甚至忽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以视听代替想象和讲解,以屏幕代替黑板与粉笔,弱化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教学策略的设计,对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反思、重建)很少留有时空;信息技术手段取代了学生的操作,弱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的使用多媒体课堂中热热闹闹出现了教学的无效性,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凸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电灌”现象普遍存在。鉴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的课题,通过开展该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模式,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教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各科老师多媒体课堂怎么上?提出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新课改精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课改实践。

(2)通过本课题研究,丰富本校校本教研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并使全蒲城县教师共享和提高。

三、调查问卷我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当,无科学的课堂模式

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调查问卷看,教师大部分是愿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但是即便如此,在被调查的大部分教师中,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情况并不乐观,教学效果差。更多的教师苦于缺乏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尤其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无固定、科学的教学模式,“电灌”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 也表明,“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因为目前的培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张有录.《媒体教学论》.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年出版)。鉴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的课题,通过开展该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对我校新课改下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高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教学提出来的一个特定概念。它与低效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确保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 的教学任务。即学生能当堂学,当堂会;教师能保落实,减负担。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改变着教学方式。作为新型教学媒体进入课堂的环境下,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利用板书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整个教学以实践学习活动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担当起一个导航者和帮助者的作用。一些教师把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传授知识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定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世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断探求和创新的生命力。并没有改变传统课堂的理念,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因此要想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

四、信息技术下有效教学策略可行性的分析

教学策略:主要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简单地说就是这节课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课堂模式。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1)策略制订的可操作性

任何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订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教学策略必须是可操作的。没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任何教学策略都应该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2)应用实施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3)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策略能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采用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策略制订的层次性

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加涅把教学分为课程级、科目级、单元级和要案级四种水平。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不同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另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尤其是相邻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策略可分解为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指导和规范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

五、我小组实践探究的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1)产生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①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② 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不足:① 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② 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2)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① 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② 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不足:① 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被动接受,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② 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小组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称之为“合作式”学习。

要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3次为宜,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集中表现在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工作中组长的选择。这是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关键,也是该方式的中心环节。合格组长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成败。组长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一,学生本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接受新生事物快。二,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见解,看法。三,具有较强的团结能力,自控能力,能带动全体组员共同学习。组长需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

竞争是合作式学习的催化剂。竞争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小组竞赛制(就是加减分制度),分准备工具、上课发言、小组合作情况、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几项进行加减分。每月进行统计比赛,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就是小组竞赛的成绩优异的进行奖励,落后的要寻找原因,到底自己的分数扣在那些方面,把这些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到期末的时候和这个学期的总成绩挂钩。这样小组互相制约、互相提醒,在竞争中取的进步。

优点:①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易于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易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它介于替代式与产生式教学策略之间的一种学习模式。

②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方法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各组的工作效率,甚至伤害成员相互间的感情。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六、课题的探究成果及推广

(1)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教学方法随时发生变化,我校主要推广小组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为主,产

生式和替代式教学策略作为辅助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全县得到推广。

(2)多媒体下小组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从不想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篇5】

⒉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批学科骨干教师。

课题成员中有1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被评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大部分是县(市)区学科骨干教师。由于课题研究成果,有多人被提拔为学校校级领导或负责教务、教科研工作。

⒊学科教学结构和形式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形成一定的新的教学方式,课题组研究的一些运作模式已在部分学校教学中取得认同并应用,带动了全市化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⑴课题组先后开设试验课、展示课15次,由此选编了《课题教案选编》,收集较成功的教案10篇。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教学方式优化模式的构建,选编出《课题教学模式文集》一册。课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市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新的突破口。其中多种教学情境,如教学目标达成信息快速反馈的“色卡”、学生自我小结、简单效果明显的投影片的制作和运用、师生互补等运作已得到广泛运用。

⑵课题组成员在省级的评优课、实验调演、多媒体课件并评比中有4人分别一、二等奖。

⑶“小论文、小实验”评比已成为我市化学学科有一定特色的活动内容。小论文内容有:学法与体会、知识整理与讨论、观察与思考、建议与设想、趣味实验、化学与社会、科普小品等,这种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⒋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在心理素质方面以及参加学科竞赛、化学小论文评比、中考成绩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差异。

实验对象在情境目标的定向指导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自我调控的能力,增加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常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减轻了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课题结论

经过对课题目标达成的评价,以最优化为主线的化学教学多样化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产生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师创新意识强烈的前提下,对教学定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实行教学中的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的具体落实,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努力学习和探索,使自身具备创新意识教师的素质。

创新是对学生的挑战和诱导,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和诱导!

只有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才会体现出育人本质。

如何与本阶段课改理念相一致,使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选择是本课题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式。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篇6】

初中英语教研组,这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是一个底气十足的团队,全组成员齐心协力,不断努力,提升全组的同时,形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特点。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探索有效备聚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最终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强化观念更新,创新英语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 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优势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做到研究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的教学资料;及时交换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反思与解决问题,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2、抓好教研组活动这个主阵地,向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我们每周安排两位老师进行讲课,集体评课,每周都有详细的活动安排,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提炼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对策建议,使广大英语教师对一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大家能在意识上和教学方法上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三、开展了学生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氛围

根据各年级段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多样的学生竞赛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关注英语的学习,甚至热爱英语,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总之,外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他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缩小两极分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飞跃。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篇7】

xxxx工作室于20xx年7月正式展开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语篇的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实际从20xx年3月已经开始,现将我课题组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与思路。

一、进行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组主要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如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等。

体现形式:学习材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论文等。

2、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学习了韩礼德的主述论、胡壮麟等语言学家的语篇分析论的系统理论、top-down理论等,尤其是重点学习了由葛炳芳主编的《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研究丛书》。另外,课题组组织成员认真研读了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

体现形式:学习研讨会议记录与研讨材料、心得体会、论文与音频视频资料。

3、参加培训研讨。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英语教学教研的培训与研讨,如县、市、省上培训活动,参加名师大讲堂等。

体现形式:学习笔记及交流材料。

二、深入调研,找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课堂调研活动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间进行,调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观察阅读课教学课堂、观看阅读课课堂实录以及课堂教学案例。

1、课题组成员共进入课堂观察阅读课教学共60多节,主要以课题组成员内部听课为主,同时也听评子长县中学及秀延中学其他英语教师的阅读课,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具体的教学目的与意图,以及从听课人与授课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达成程度。

体现方式:听课笔记及心得体会。

2、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和课题组成员录像课。观看名优教师的在线课堂实录主要以自学为主,然后交流心得体会。课题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长县中学进行了高中组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教学交流活动,共进行了5节课并录制了视频,活动后,各位老师又不断研读录像评析优缺点,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

体现方式:视频及学习笔记。

3、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处于一种浅层阅读状态,即:“梳理文章信息——语言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

(2)、分离式语言技能训练即对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分别训练,缺乏把语言技能看成整体而进行系统训练的整体教学思路。

(3)、忽略语境的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占主导地位。

4、确定了具体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

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决定在语篇分析论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行动改进研究,研究的对象为课题组的八位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

具体研究思路是:

阅读教学应是以篇章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立足于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分析理解篇章结构,如题材特点、体裁等,然后分析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使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同时掌握文章的主体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时将听说读写渗透和贯穿在其中,更加注重语言的语用性。

三、实施进展情况

从20xx年5月至今,本课题组一直按计划实施研究活动。现就前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成果作一总结汇报:

1、20xx年6月在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进行了5节同课异构换班上课的活动。我们在开课前,先用语篇分析论对教材进行了集体解读,然后在课前与课后对学生的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试。

体现形式:教案、会议记录、问卷调查、课堂视频。

2、课题组成员把语篇分析论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并就此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5次主题交流活动,如代词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主述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

体现形式:交流材料、会议记录、微课

3、开发了完整的基于语篇分析论的现阶段八年级与高中必修一与必修三的阅读课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课件、论文、反思、微课等。

4、课题组成员教学能力迅速成长。课题组王文静、闫凯、白娟老师已走出了学校,进入了县、市的赛教。张小梅老师已成为子长中学骨干教师,选拔成为影子工程的培养对象。

体现形式:荣誉证书、培训通知等。

5、课题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网站,博客与网站更新及时,均为原创作品。

体现形式:网站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发课程资源系统性不够。在教学资源开发中,如教案、课件、习题集未编成系统序列,有较大的随意性。

2、缺乏对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系统研究,跟踪性改进不够及时和系统。

五、今后工作方向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主题研讨交流活动。

2、加强课题组成员阅读课互听互研活动,促进组内教师的业务成长。

3、继续坚持教学资源开发,并力争做到连续和系统性。

本文来源:http://www.dlbdf.org/shiyongziliao/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