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总结网 >地图 >实用资料 >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5-20 无忧总结网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6篇)。

大家都说,实践后才会有收获,为了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或学习。我们都需要书写报告,报告有很多类型,如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等。无忧总结网为大家提供了一篇网络上挑选的“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文章,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1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期政府又提出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现代服务业现状,近期,我们会同发改统计局、商务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从而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具有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服务企业的行业集群和空间集群,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信息资源共享,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市场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考虑本地市场需求量和需求强度,可供经营的行业范围等,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影

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就代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化既可以创造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可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水平。

四是对契约信用的高度依赖。提供服务方和消费服务方之间主要以契约协议的形式来确定双方权责关系,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契约信用关系是服务市场的基石。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支持资金投入,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在地区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2013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1%;对GDP贡献率为68.1%,高于第二产业36.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37.7亿元,占全年税收总额的6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8.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5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3年更是达到70%左右的高水平,服务业正逐步成为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二)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吸收了大量就业。在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的共14个门类43个大类中,我的服务业除铁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业和国际组织之外,门类齐全,项目分布广,发展比较全面。从单位数量上看,2013年,服务业法人单位3986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6.6%;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24330户,占全部个体经营户比重为97.1%;2013年,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16.35万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活跃了经济。

(三)房地产业繁荣发展,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地税收入中,2013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到地税收入的79.6%,传统服务业只占到3.4%;房地产业缴纳额达23.7亿元,占服务业地税收入的76.1%,占全部地税收入的63.2%。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发展地方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更好履行政府经济治理职能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的坚实基石。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用举足轻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很好的推动了战略举措的实施。

(四)现代金融业发展势头好,增速较快。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性行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质量,伴随着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出现,传统金融服务业开始向现代化转变。2013年金融业产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56.6%,较2012年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金融为主体,保险、证券、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局面。

(五)高技术服务业有所发展,潜力巨大。高技术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是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20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实现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8.2%,较2012年同比增速减少10个百分点,增速有所放缓;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为1.1%,较去年增长5.2%;2012年专业技术服务增加值达到13.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为21.2亿元,比较优势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服务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整个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传统行业比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近年来,虽然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结构不甚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及就业人员占较大比重的仍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虽然具有传统优势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发展势头不错,但是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行业领域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却发展较慢。与此同时,整体产业链较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配套条件较差,现代产业体系仍然处于起步期,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

(二)企业竞争能力偏弱,行业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内部聚集度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具有发展优势的商贸业,还只有大商新玛特、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等几家知名商业集团的分支。特色商业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

段,街区经济有待发展,而且在业态和产业辐射能力、特色氛围、整体规划设计方面仍待提升。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业等基本还是空白,新兴的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不够充分,行业水平有待提高。

(四)产业支持政策不够,影响服务业项目落地。近年来,由于一直重点发展东部区域,同时得到国家、省的产业支持,东区在土地、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大量的金融、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已逐渐产生集群作用。相比而言,西区在土地审批、税收优惠、产业政策等方面处处受限,有些项目签约几年都不能开工,使得企业逐渐失去信心,影响产业的吸引力。虽然在近年提出发展西部片区,也提供了一些土地、税收上的支持,但力度不够,作用有限。

四、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点

1、突出生态优势。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加快整合研发创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的大文化产业,打造现代文化创意游品牌,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2.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契机,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步伐,逐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建设,促进住宅

消费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透明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3.发挥科研院所集中优势。推动高技术服务业整合提升。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围绕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结合纺织服装、家居等优势领域,依托辖区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和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成为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中心。

4.发挥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业。整合利用和有效使用辖区及周边优质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积极推进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措施

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加强现代服务业组织领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在发挥市场资源调配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政府引导、带动、服务职能,通过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创新,带动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建议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工作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2

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

南京市发改委

2007年3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度,尽快形成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充分发挥集聚区在全市现代服务业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明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形态,强化集聚区载体功能定位。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科技含量高、运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的特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近阶段主要抓好以下八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中央商务区(CBD或微型CBD):主要以金融、保险、证券、商贸、商务等企业为主体,以高档酒店、商务楼为载体,重点布局在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软件园:主要以软件研发、生产、出口企业为主体,以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集聚的区域为载体,重点布局在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地区。

创意产业园:主要以从事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的企业为主体,以市内保护性开发的古旧建筑群或存量土地为载体,重点布局在主城区工业企业的存量土地和现有厂房以及部分历史性建筑区域内。

现代物流园:主要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空港、江海港、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为载体,重点布局在港口、空港、开发区以及铁路、公路枢纽性站场附近。

科技创业园:主要以科技研发设计类企业为主体,以为科技型企业创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服务,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成果转化平台于一体的集中区域为载体,重点布局在主城区工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存量土地以及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

商贸暨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主要以产品批发和零售、餐饮等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城区商业集中区、产品分拨中心和产品分销地为载体,重点布局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和居民消费集中区。

文化服务业集聚区:主要以从事新闻、出版、广电、文艺、网络传媒业的企业为主体,以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街区为载体,重点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居民文化消费区。

旅游休闲集聚区:主要以从事旅游开发、休闲娱乐业的企业为主体,以旅游风景区为载体,重点布局在集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二、明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鼓励企业、产业、人才、资金、信息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引导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符合以下条件的,经认定,可评为南京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在国家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有明晰的产业布局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有相对明确的四至范围。

2、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内,或者通过主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高校科研院所存量土地和资产以及古旧建筑群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入区企业30家以上,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较为合理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较为完善,有一定公共服务能力的区域。

3、按照整合市场、信息化改造、功能完善等要求,提升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有条件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区域。

4、已经国家和省批准的软件、物流等其他园区。

三、明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服务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市发改委是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牵头部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管理、统计考核、资格认定等工作。各区县政府、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本区域内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工作。

强化规划引导。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所在区县政府、省级以上开发区管委会要抓紧编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细化与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规划在产业与空间的对接工作,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强政策扶持。市服务业专项资金优先扶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和集聚区内企业成长。各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和省级以上开发区要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集聚区的扶持力度。凡是入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符合其主体功能定位的企业可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享受的水、电、气价格,其在集聚区内的项目可优先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批手续。

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集聚区内的统一管理。同时,加大对区内企业的服务,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并加快集聚区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各区县、省级以上开发区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是要引导一批国内外知名、拥有先进技术的优势企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同时,注重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人物,并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不断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能级和水平。

加大考核力度。市发改委要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纳入服务业目标的考核范围,定期组织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评估,对入区企业情况、投入、产出、税收、就业以及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等指标进行评审,对发展不好的集聚区实行淘汰。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发改委要牵头组织各有关单位,定期沟通和协调解决集聚区建设中的难题,共同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3

梧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即组织市内各相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准备,并就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及思路汇报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关政策措施,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打造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中心,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14年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6%。

(一)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具有重要的地位。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左右。金融、房地产、科技、旅游、电子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城乡商贸设施日趋完善,形 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立体商贸体系。旺城广场、梅西生活广场等多层次商业消费市场建成营业,老字号特色小吃街、新界商业旅游步行街、丽港商业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落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各类汽车展销会、特色产品博览会、国际珠宝展、房展会等促销费活动,为我市重振“百年商埠”奠定良好基础。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8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三)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我市2011年出台了《梧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梧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梧州市现代商贸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加快梧州市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梧州市生产性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等政策措施,为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和支持。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日臻完善,毅德商贸物流城、泽仁现代商贸物流城、东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沃华建材不锈钢专业市场相继落户建设,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城、市商贸物流园建设加快,李家庄码头、紫金村码头等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布局完善。预计全年我市商贸流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16.7%。

(四)金融业多元化发展。推进“引金入梧”战略的实施,加强与粤港澳等地金融机构的对接,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梧州设立分支机构,着力培育多元化金融主体,金融市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截至目前,已引进柳州银行、招商证券、瑞达期货在梧州设立分支机构,全市经营性金融机构数 2 量达41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我市金融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三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5.1亿元,比年初增加65.1亿元;存款余额833.2亿元,比年初增加71.7亿元,金融对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五)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集散功能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千年古城文化和百年商埠文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藤县石表山、蝴蝶谷、长岛生态园区、狮卧山体育休闲公园、仙人湖生态休闲度假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展示区等旅游区,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加强与泛珠区域及周边地市旅游合作,推动西江流域文化产业带和西江旅游联盟建设。赴广东省、重庆市等地举行梧州旅游宣传推介会,推介梧州四恩寺、龙母庙景区、骑楼城等具有岭南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旅游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服务业占GDP比重始终较低,2013年,服务业占比仅为22.4%,比全区低13.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3.7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服务业占比为24.5%,比去年同期回升0.9个百分点,但服务业的增速一直低于工业增速,服务业占比的提升动力不足,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服务业主管部门。服务业涵括范围较广,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一直以来我市没有统筹指导服务业发展的主管部门,普遍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和无人管理现象。3 在服务业统计制度方面也不完善,特别是物流业增加值、物流成本统计的不完善,影响了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全面了解。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4年12月15日印发了《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正式成立我市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市发展改革委设立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市“三产”办的工作已经正常开展。

(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工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与会展、商务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服务业。新兴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虽然使我市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总体上看,服务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服务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为主,批发零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仍处于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地位,电子信息服务、金融业、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新兴现代产业仍然发育不足、发展不快,教育、文化、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导致服务业链条不长,与工业化进程协调发展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中存在的工业强服务业弱、生活性服务业强生产性服务业弱的不协调现状。

(三)服务业水平较低。服务业企业总体上小而散,现代化水平低,竞争能力较弱,缺乏具有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市场和服务企业,难以对整体经济形成有效支撑。具体表现在龙头企业增速不高,部分引进的大型商贸企业不在本地统 4 计;文化资源开发尚未有效转化成经济效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技术瓶颈,中药材、六堡茶等特色产业科研攻关的力度还不够,造成产业基础研究滞后,特色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存在严重的技术瓶颈。

(四)存在体制性障碍。部分行业取消行政审批和部分领域对非公经济开放后,民营经济自主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剌激了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同时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功能相对弱化之下,一些行业出现跟潮流、一哄而上的情况,民营经济自主选择项目、自主投入资金的特点造成了各自为阵,难以形成群体产业,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不强的情况,服务业未能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现代物流业发展思路的制约。目前我市部分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时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造成了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困难,影响了园区整体效益的发挥。部分物流园区沿用工业园区地产经营思路,项目规划流于形式,以取得用地指标为首要目标,脱离了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实际需求。在园区的规划和功能定位上忽视了各类制造业、分销业及消费人群的布局等实际情况,导致物流资源闲臵、利用不平衡,运输和配送车辆流量、流向不平衡等现象;在经营上仍然采用了“招商”和“售楼”的经营思路,缺乏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与能力。

(六)收入水平限制服务消费潜力。一切服务消费的需求,均决定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定的收入水平又决定着消费需求的水平、结构和层次。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我市城 5 乡居民家庭开销以食品、衣物等生活用品为主,对服务业的需求潜能不足。

三、我市重点产业园区的布局及发展情况

(一)我市各重点产业园区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11月,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6亿元,同比增长11.02%,完成全年目标的78.21%;工业增加值430.83亿元,同比增长3.37%,完成全年目标的77.8%;实现税收32.68亿元,同比增长0.18%,完成全年目标的81.69%;工业项目投资131.51亿元,同比增长16.22%,完成全年目标的87.67%;基础设施投资30.04亿元,同比增长27.93%,完成全年目标的105.29%。预计2014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8.2亿元,同比增长10.69%,完成全年目标的85.27%;工业增加值470.72亿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全年目标的85.17%;实现税收35.65亿元,同比增长0.17%,完成全年目标的89.13%;工业项目实际投资143.47亿元,同比增长16.07%,完成全年目标的95.65%;基础设施投资32.77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全年目标的114.86%。

(二)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及建设情况 1.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2013年,试验区入区企业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6.3亿元、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完成投资25.3亿元。今年以来,试验区发展势头加快,截至9月底,试验区入区企业达到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3.6 6 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3.11%;实现工业增加值38.6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9.08%;完成投资31.13亿元,占年计划的97.28%,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5.04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6.09亿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试验区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出台“十大禁投”清单,注重引入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产业招商成效显著。截至今年9月,试验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5.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83.2%。广西微软创新中心、国光西部产业基地、中节能环保产业园、中兴梧州智慧广西云数据中心及IT产业基地、安富利电子产业园、法兰电子标签和屏幕保护膜材料生产、嘉进电子商务物流、比亚迪运营中心及纯电动客车生产基地、风光能发电系统应用、3D数码打印材料生产、丰歌低碳科学建造生产基地、车联网工程及车载蓝匣子生产基地、北斗高科产业基地、爱能森节能环保储热生产基地、新加坡产业园等一批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国际知名企业落户试验区。试验区“一主两拓(主体区、社学拓展区和平风拓展区)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和起步区“三区三基地”、先行区“三园一城(食品医药产业园、松脂生态产业园、万秀茶花生态园和粤桂新城)”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岸起步区“四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塘源一路项目全长7.5公里,实现粗通6.3公里,完成投资3.6亿元;塘源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征地,近期开展厂 7 区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大园桥已建成通车,完成投资1160万元;公共服务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查。同时,启动了纵向主干道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北岸先行区医药食品产业园路网、给排水及扶典冲排水主渠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推进。拓展区社学片区(梧州)建成入园二级道路、专用110千伏变电站,西江三桥至工业新城一级公路、工业新城路网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平凤片区正在编制5平方公里启动区控规划,110千伏变电站完成选址,污水处理厂正在开工建设。

2.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

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位于梧州市红岭片区北侧,紧连洛湛铁路和红岭商业区,靠近梧州高速连线,交通优势和商业优势非常明显,北侧是梧州环城高速,西侧是桂梧高速梧州段,东侧连长洲工业集中区,交通便捷,区域位臵得天独厚,极具发展潜力,是梧州市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主要节点城市的发展重点。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097.15公顷,总体目标是把梧州建设成为广西西江经济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16769亩,其中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4500亩。按照“两纵多横”的路网骨架,“一轴、两心、三核、两片区”(即由平行于洛湛线所围合的园一路与园二路围合成园区发展轴,以公共服务设施何居住设施为主的两个功能中心,在园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保留三个绿核,以园区中部保留水系分割而成分为南、北部两个发展片区)的 8 规划布局,是集不锈钢、农副产品、建材家私等销售、信息、加工、配送、仓储和物流于一体,为生产性物流提供专业的商贸市场和集散地。

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立足物流产业,并在园内发展商贸延伸其产业链。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确定了7:2:1的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即70%的商业用地、20%的生活和配套设施用地以及10%的物流仓储用地),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真正地让“产城分割”走向“产城融合”,积极探索一条产〃城〃人互动互融的新型园区城镇化之路。

园区未来将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物流业发展三大层次上质的飞跃。一是在物流发展上创造完善的、高水平的具有区域竞争力,能有效支持梧州市经济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与提升环境;二是在物流功能上建设物流体系健全,航运中心作用明显,物流通道辐射能力强,物流设施功能完善和布局合理的区域物流系统;三是在物流运作水平与质量上实现梧州市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物流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物流效率提高,物流基地为梧州市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提供物流产业发展与服务支持,使园区最终具备现代物流开放带动功能、交通枢纽功能、产业牵引功能、要素集散功能、公共服务功能、信息交流功能、创新引领功能。目的是要把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成为物流设施集中,物流企业集聚,物流信息汇集,物流市场活跃,居住商业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心和区域性国内物流产业积聚 9 与服务生活组织中心。

预计到2025年,园区年销售、储运商品量将超过10000万吨,营业额将达到150亿元,税收收入超10亿元,有效解决就业人数5万余人。

目前园区已有东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沃华不锈钢综合交易城、环保材料商贸物流城、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沃尔玛商业仓储配送中心、安富利电子仓储物流园、品牌电梯仓储及售后服务中心、南粤家私仓储配送中心等8个重点招商项目布满在园区水系以北地块,并同步开展综合整理及开发利用水系以南地块。正逐步形成商贸资源汇聚、物流市场活跃的以生产性物流为主的大型综合交易园区。

3.梧州工业新城

梧州工业新城位于梧州市东南部,是梧州市南拓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梧州市“十三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总体规划是根据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苍梧县县城规划调整要求,按“一园多区”的形式进行规划建设,规划面积33.6KM,近期建设用地17.6 KM,远期建设用地16 KM。为实现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定位、高标准建设”的目标,工业新城委托国际知名集团——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开展工业新城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以及现代服务业。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集工业、生活、娱乐为一体的西江经济带示范工业新城。

4.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

222 10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一个以在城市里再造一个矿山为理念,从事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国家进口再生资源“圈区管理”园区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工业项目。2010年9月园区通过国家环保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的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四家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圈区管理”园区。2010年月10月园区正式开园运行。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10000亩(远期规划30000亩),一期总投资150亿元,分两期六年建设,每期开发5000亩,布局有生产区、仓储区、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区、污染防治区、生活区、研发区等六大功能区。目前,园区已完成一期开发建设,供水、供电、道路、环保及验放中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已引进70个企业,签约90个项目,有25个项目投产,货物可直接在园区报关、通关。“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实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32项,新增投资48.32亿元。

5.陶瓷产业园区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位于藤县县城东部,地理位臵得天独厚,水、陆交通便利,是自治区27个重点园区之一,纳入自治区A类园区——藤县工业集中区统筹管理。重点发展各种档次的建筑陶瓷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产品交易市场和配套产业。中和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25000亩,规 11 划建设200条陶瓷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元,配套产值达100亿元,年可创税超10亿元,能安排10万多人就业。园区目前已有新中陶陶瓷、新舵陶瓷、瑞远陶瓷、宇豪建材、中意陶瓷、宝富利陶瓷、宏俊陶瓷、碳歌陶瓷等18家陶瓷企业入驻中和集中区,总投资124.5亿元,计划建设172条陶瓷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258亿元。截至2013年12月底,园区累计建成陶瓷生产线102条,产品种类有抛光砖、瓷片、仿古砖、耐磨砖等。

6.梧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用地19.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约8平方公里,入园项目近130个,引进工业企业100多家,企业员工约3万人。初步形成了以亚洲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上市公司梧州中恒制药集团公司为主导的药品产业;以中国目前唯一拥有胶原蛋白肠衣生产专利的食品企业,上市公司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为主导的食品产业;以亚洲最大的日化生产基地,广西奥奇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化妆保健品产业;以鑫华通科技园、安富利电子产业园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一电三品”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格局。

7.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

园区成立于2010年,规划面积为15000亩,第一期用地5383.5亩,是梧州市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一园多区”的布局,拓展建设窝田集中区及规划建设各乡镇的不锈钢制品加工区,重点发展不锈钢 12 制品及配套产业。十二五”期间,园区规划引进废不锈钢铁再生加工企业4家以上、不锈钢制品企业40家以上,年产再生不锈钢带钢、宽带钢300万吨及制品150万吨。通过产业配套、产业升级、物流等,把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打造成为年产值1000亿元,税利超50亿元的产业。目前已有入园不锈钢企业16家,其中已建成投产13家。

8.梧州工业园区港口工业区

港口工业区规划用地约34平方公里,以打造泛珠三角西江中下游地区及桂东地区制造业为主、物流为辅的现代化内河临港及空港工业区。产业主要布局临港综合产业、林化能源产业、高新技术及电子信息产业、仓储物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工业区内的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建成后年吞吐能力超过500万吨,是广西建设规模最大、集装箱吞吐能力最强的内河码头。现已引进了国龙进口加工配送中心项目、新希望集团年产30万吨饲料项目、双胞胎集团年产36万吨饲料生产基地项目、中海油广西梧州能源项目、临港林化物流园项目等8个项目。

四、我市拟新建集聚区发展构想

1.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东西部边界、省际边界和流域边界交集叠加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的重要节点,广西“双核”驱动和广 13 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支点, 周边公路、铁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全部具备,形成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拥有西江黄金水道,洛湛铁路、南广铁路、柳肇铁路以及广佛肇梧、南梧高速、柳梧高速、广梧高速、桂梧高速和梧州环城高速等交通快速通道。内部有塘源一路、粤桂大桥、广信大道等主要干道,以及塘源综合码头、紫金村码头、中储粮码头等交通设施。并且拥有区位地缘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和政策叠加优势。依托广西微软创新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节能环保运营服务中心、技术孵化器、科技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总部大厦、产业基金、股权基金、粤桂投资开发银行、担保公司等服务平台,主要建设“三区三基地”加工贸易园区、东西部金融合作示范区、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打造面向珠三角及港澳台、北部湾及东盟地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电商金融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电商金融、商贸物流集聚,主导产业明晰。已入驻企业14家,预计营业收入可达485亿元,纳税54亿元。

2.梧州亚太影视文化创意园

园区以西江内河游艇基地、景视文化(特别是民国影视文化)、大型游乐项目为核心,参照浙江东阳影视城的模式发展影视制作、发行、旅游以及临江旅游地产业。梧州是西 14 部地区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未来将有10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西江黄金水道和1个航空港在境内交汇,具有发展休闲旅游和养生养老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产业园区周边交通便利,机场、高速路、高铁站、港口距离园区均在10公里以内,规划中的二级公路从园区边沿通过。西江游艇基地主要由西江游艇码头、西江游艇俱乐部及中国游艇协会广西分会、高端酒店群与国际会展中心、影人文化村与游艇会员村组成。亚太影视城主要包括现代影视与特色影视拍摄基地、文化影视产业园及创意园、影视动漫城及数字影院中心、影视文化学校及产业人员培训基地等。游乐城主要由圣陶沙环球游乐城、儿童水上大世界、滑草场、中小学生夏令营集训基地、户外拓展培训基地等组成。

3.岑溪泽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园区位于岑溪市归义镇归义社区,是集商贸、物流、游乐体验、民族文化、生态观光及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规划占地10270亩,总投资84亿元,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城及民族文化产业园。集聚区建成后,可以更好地将岑溪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对岑溪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文化旅游水平、促进人文环境优化、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吸收富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地推动岑溪市服务业快速持续发展。目前,集聚区现代商贸物流城已建成物流专业市场约20万平方米,并已投入使用;民族文化产业园已完成项目建设方案和概念规划的编制,正在组织项 15 目前期工作材料报上级审批。

五、需要国家和自治区解决的问题

一是支持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及重大项目建设。恳请国家和自治区加强对我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并在土地、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我市的服务业集聚区及在建重大项目优先落实土地指标,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二是恳请国家和自治区对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在编制各种服务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将我市列入规划方案,并给予我市服务业发展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

三是希望国家和自治区对具有辐射力广、实力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及外资企业多作引进,让更多的大型企业落户我市,带动我市的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1月15日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4

(请办事处通知各有关调研企业,并于今天上午11点前将办事处联系人及电话报区商务局,区商务局电话:2671792)

关 于 德 城 区

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

为了在区第二次常委会上审议好区政府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的报告,特进行本次调研活动。调研拟采取听取有关单位书面汇报和对服务业企业现场调研及座谈等方式,了解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出我们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向常委会提出一份比较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查好政府的有关工作报告,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研时间:2012年4月23日

下午3:00从德城区区委综合楼集合准时出发

3:15 到达第一个调研点银座商城;

3:45 到达第二个调研点国际商贸城;4:15 到达第三个调研点运达物流园;

4:45 到达第四个调研点天虹广场,并在此

调研点进行座谈;

6:00 调研结束。

二、参加人员:

魏皎然张杰王海滨朱国强

尹世凯孙瑞生高银平

三、考察的具体内容:

1、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思路、经验做法、取得 的成效;

2、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现状、规划,制定规划的依据,政府是如何围绕规划进行工作的;

3、在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好政府规划和市场调节关系、确保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健康发展的;

4、我区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发展中需要处理好那些关系,工作中有那些经验和教训;

5、企业在发展中有什么问题,希望政府做什么;

6、有关部门和企业希望人大就监督和支持政府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做那些工作,人大代表在发展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中能够如何发挥作用,欢迎有关部门和企业提出宝贵意见。

四、有关事宜:

1、区商务局就以上有关内容准备一份书面汇报,调研 时交调研组;

2、区商务局负责三个调研点的确定和联系;

3、区人大财经工委制定考察的实施方案和做好考察 前的准备工作,并负责起草调研报告;

4、调研组的具体服务工作由孙瑞生负责。

2012年4月16日2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5

加快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是衡量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了经济总量,改善了产业结构,服务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及时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为打造活力、实力、魅力新沂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研究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剖析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我

县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路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供领导参考。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服务业迈入快速发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为基础、金融房地产为支撑、旅游休闲为亮点”的产业架构,已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服务富县”战略,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和信息平台,加强与县外企业合作,改善了投资环境,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服务业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并成为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力。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相比,提高了个百分点,达到%,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服务业国、地税收入分别突破亿元大关,达亿元和亿元,分别增长%和%,占全县税收比例达%。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约占全县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9%。1-5月份,预计实现增加值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

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我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大大提高。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80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今年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8家,1-5月份,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1%,完成客运量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比去年增长39%,现代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

商贸流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加剧,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许多县外具有一定实力、有一定知名度的大

型商业集团如:东方、百姓、金鹰、百成汇等纷纷入驻我县,抢滩占领市场。我县商贸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深入推进,下乡产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持续攀升,为拉动我县农村市场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5月份,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279台部,销售金额亿元,补贴资金亿元,同比增长159%。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全县批发业商品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住宿餐饮业营业额亿元,同比增长%,商贸流通已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发展,使科技信息业成为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1-5月份,我县邮电业务总收入4422万元,同比增长%。通信网络实现

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小容量向大容量、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转变。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万户,移动用户达到万户,宽带用户达到万户;1-3月份累计申请授权28项,专利60项,同期递增%,从事科技成果研究的厂办、民办科研信息机构87家。科技信息业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高增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大。

房地产产业逐年增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消费持续扩大,居民购买房产继续成为消费热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逐年增大,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全县新上房地产开发项目38个,开发面积万㎡,同比增长%,销售面积万㎡,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45%。进入以来,随着我县《鼓励低收入家庭进城购买商品房》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开发更加火爆,1-5月份审批129万㎡,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21个,开发面积49万㎡,预计全

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10万㎡。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崛起。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间参与、多方受益”的旅游开发模式,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优势产业,并以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确立了“打文化牌、唱生态戏”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已建成开放景区10处,其中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4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打造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旅游品牌。到沂南“逛汉街、游竹泉、受教育、泡温泉”已成为一张名片。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增长230%,全县服务业产值占比提高了个百分点。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增长18%。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县现代

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保险产业稳步发展。随着临商银行入驻沂南,目前全县共有金融机构9家,保险机构27家,各种与金融机构发生业务的中小担保民间融资机构7家。1-4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保费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8%。

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加大。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城乡电网改造、房地产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投资成倍增长,竹泉、汤泉、诸葛亮城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今年1-5月份,全县3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续建项目21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亿元。服务业投资增长成为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小。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与先进地区比较,占比偏小。二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三是我县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

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因素

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基础。我县城镇化进程较慢,目前县城城区人口仅为15万人,人口集聚度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及周边县区,导致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够旺盛,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我县服务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规划引导,绝大部分处于自发状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远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

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我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四是缺乏专业类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服务行业人员主要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等级的人才短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三、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我县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加快产业调整速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入“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将成为沂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

机遇,我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促进物流、金融、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是:

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gdp将从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2015年,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我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将推动我县消费需

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1 2 下一页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6

榆社县“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材料之十一(2010.11)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为进一步理清“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们成立了调研领导组,制定了现代服务业调研方案,随后召开专门会议,明确了调研的目的和内容,细化了部门责任。经过组织会议、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和座谈等多种形式,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榆社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就整体而言,由于约束性因素比较突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面对新一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步伐,对于榆社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榆社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已初具雏形,按照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

(一)现代物流业

我县的物流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呈现了健康的发展势头。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组建了“森茂农资配送中心”,按区域分布发展连锁便民农资店32个;组建了“红爆日用品配送中心”,发展基层日用消费品连锁店95个,实现了“五统一”连锁经营的新型现代化经营业态。加快推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安全、方便、实惠的农村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安顺物流运输公司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榆社化工园区的建设。

(二)现代商贸服务业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商贸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但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看,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商场营业面积较小,全县近600个商业网点,大部分均属中小型便民店;吸引力和吸纳就业能力不足;总体分布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服务生产网点少;城区农贸市场标准低,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脏乱差;各业态分布规划滞后,旧货市场、汽车修理、建材、门业等在城区设置散乱;宾馆档次低,吸引不足;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信息劳务市场很不完善;经营理念还不新,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发展慢;商贸物流配送延伸网点的趋势弱。所有这些都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县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商贸服务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已成为竞争的热点。更好更快地发展商贸服务业,事关榆社建设全局,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三)市政服务业

我县目前城市居住人口约4万人,人均居住面积27.2m2,城区面积7.5万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有自来水厂1座,集中供热站2座,垃圾填埋厂原有一处,新建一处;大小公园3处,城区道路面积58万平方米,二纵三横,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3000吨,50张床位以上的宾馆4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9个,小商品交易市场3个,集中的建材市场1个,城区个体经营户近500家。

(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

榆社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以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农技推广机构带动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了社城黑小米农业合作社,西马更修大棚种植农业合作社等16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种植业39个,养殖业102个,加工销售业7个,服务业3个,其他11个,入社农户1901户,非农成员10个,带动农户9980户,注册资金802万元。专业合作组织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近年以来,我县金融部门在全面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地方

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农信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截止目前,榆社县农村信用社累计为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物流配送中心、28个便民店发放贷款14917万元,余额达到692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旅游业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立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榆社经济的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基础工作日益完善,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云竹湖”、“雾云山”等生态旅游景区,并引进了投资15亿的云竹湖滑翔机基地建设。开发了云竹向阳农家乐、河峪岩良农家乐等配套服务。

尽管我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开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首先我县至今没有制订整套的鼓励社会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社会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经费投入不到位,对外客源市场开拓不力,旅游对外影响力不大。二是规划不到位,开发水平低。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指导当今旅游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没有高水平的“旅游拳头产品”,形不成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三是开发体制没有理顺,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点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建设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全县旅游业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严重影响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总体规模仍然不大,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在上升,但对经济增长贡献仍可发掘近年来,榆社县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工业经济摆在首要位置来抓,服务业的发展相对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显得缓慢。如2009年全县实现GDP总值178347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654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855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7.5%。但如果撇开二产受经济危机影响停产和半停产状况,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

(二)城镇化进程较慢,制约服务业发展

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城镇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进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尽管榆社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成效也非常显著,但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新兴行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榆社县服务业的构成仍以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的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不大;信息中介、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旅游业开发的程度不够,行业竞争力不强。

(四)服务业企业单位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中型企业

榆社县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存在单位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合力和竞争优势的问题。

三、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定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一)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县域经济提出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具有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整体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县域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业科学技术的问题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现有经济的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也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在应用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通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二)总体发展目标

今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太长高速和汾邢高速,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新型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多元化筹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建设,逐步形成以人为本、普惠公平、布局科学、结构完整、设施完善、业态丰富的现代服务业格局。

四、今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

(一)从城乡结构来讲

县城发展重点。根据《榆社县县城总体规划》和目前发展状况,确定我县近期现代服务业建设的三个重点将是:以开发“商住”两用型建筑为重点的迎春路旧城改造,以围绕滨河休闲、公益主格调定位建设的滨河商贸区,以围绕文峰笔架区旅游开发为重点打造的环东河新城商贸开发区。

乡村发展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并村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按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新网工程”提出的市场建设目标,以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络、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为重点,逐步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物流配送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开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快速通道,一方面使农民能够方便、经济、安全地购买到日用品和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使榆社农产品走出榆社,顺利进入各大城市,开拓销售市场,从而拉动农村消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从行业角度来讲

1、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建设

依托我县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县化工、粮食、蔬菜的现状,打造一批先进的仓储物流运输企业。一是以榆化工业园为基础,以安顺运输公司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县内运输业生产的参与程度,形成大规模的联合运输体,将汽车运输的范围由现在的危化发展运输发展成一般商品集约化运输;二是以红爆粮油公司为基地,以乡村红爆粮油店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城乡的工业品供应和农村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对外销售的物流格局;三是以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柳泉农机配件中心为基地,以各乡镇农资、农资服务站以及各村连锁店为依托,形成农资、农机产品物流格局,同时承担农村产品收购、批发、销售等业务;四是以绿健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笨蛋、小杂粮等绿色食品,开拓对外市场;五是以集市、庙会以及垂钓节为载体,积极组织农村产品上市,逐步形成具有榆社特色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促进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六是建立大棚蔬菜经营协会,逐步形成全县统一的蔬菜批发市场,促进大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交通枢纽的培育和完善是我县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先导,也是中心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点。“十二五”期间交通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点项目有北寨17公里二级路铺油改造的幸福桥工程,总投资3230万元;峡口河峪西沟18.7公里综合改造及铺油项目,总投资2808万元;榆洪线32公里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东汇-郭郊25公里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河峪南山-祁县来远40公里隧道项目,总投资6400万元;全县366公里农村道路修复改造项目,总投资10980万元等12个项目,总投资31943万元。同时在巩固现有客运站点的同时,完成社城、箕城两个站的建设,农村客运站的工作重点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出行,加强县、乡、点的网络平台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服务的新格局。

3.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

目前重点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行连锁配送经营,重点培育管理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鼓励支持其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加快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积极推进专业店、专卖店和百货店开展连锁经营,适度发展仓储式大卖场和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

4、加大金融产业的支撑作用

随着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投融资主体不断多样化,对融资的需要也在进一步扩大,这就为我们金融机

构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求银行业一要加大营业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扩大信贷资金积聚辐射力;二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信贷产品,以满足不同主体的信贷需要;三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大力发展旅游业

突出“山水生态县”特色,打响“云竹湖”文化旅游品牌,树立现代城乡旅游形象。

云竹湖为核心的山水生态旅游开发要与商贸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加速实现具有鲜明榆社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要科学规划,扩大内涵,有效整合资源,围绕已开辟的云竹湖、悟云山旅游线路和“云竹湖休闲旅游垂钓节”活动,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设。同时要加大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投资者按照总体规划,加快旅游景区开发,促进榆社旅游商贸业的快速发展。

6、全面发展社会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加快社会事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首先要把科技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投资兴办科技、教育。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力度,争取在电子、信息方面多出成果,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全县现代服务业及其它各行业的发展。再次要强化法律服务的意识,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发展取向,在服务新型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7.健康发展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我县重点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住宅供给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搞好住宅小区的综合开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要规范、搞活房地产市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和交易、价格行为,积极拓展个人住房融资渠道,扩大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款业务规模,促进住房消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制,规范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行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现代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发展的产业,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县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全县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创新保障

要从改革入手,以改革增压力,求动力,强活力。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三个层面实施改革。一是按照产权明晰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经营者职业化的要求,加快国有(集体)服务企业改制步伐,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大力吸收民间投资,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服务领域有序退出。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公开、企事公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将营利性或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三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由为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为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部分公益服务事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对机关、医院等后勤服务设施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统一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依靠农力、多元投资、重点扶持”措施,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

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同时,设立“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专款,用于支持符合本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业态、项目、规模企业培育、流通技术改造、贷款

贴息、专业人才培养等。通过引导资金,吸引外资、民资等社会各类资本投入;通过引导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商贸服务业给予信贷支持,从而带动新兴产业和成长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具体政策鼓励方面,凡是在重点商贸片区,装修、改扩建、新建商贸建设项目,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投资和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要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奖励给与兑现。

2、多元发展,鼓励新型现代服务业业态的发展

鼓励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审计、信息、咨询、租赁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改变中介“小、散、弱”的局面,提升其整体服务能力;扶持引进股票交易、广告策划、连锁经营、物业管理、品牌代理等新型服务业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批准,给予企业优惠或减免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或给予所得税部分补助。

3、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各项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在给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降低从商门槛,净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地大型购物中心、专业超市、综合百货来我县兴办企业。同时加强各项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整治不规范商业营销行为,打击违法欺诈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各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于律己,努力构建和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dlbdf.org/shiyongziliao/1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