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总结网 >地图 >实用资料 >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18 无忧总结网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10篇。

报告怎么写才好呢?对于结束的一项工作任务,一般就会需要撰写一份报告。撰写报告时语言要做到简洁朴实,接下来的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和探讨“中国消费调查报告”,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1)

近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CREIA)委托益普索市场咨询有限公司(Ipsos)对中国十座主要城市的3000名消费者进行访问,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购买“绿色电力”的意愿空前地强烈。

“绿色电力”是指来自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中国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猛,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都居世界第一。但火电仍是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大头,占中国全国发电量的74%,其中大部分是煤电。随之而来的空气污染与碳排放问题成为中国社会之痛。

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高度关注空气污染问题,认为“绿色电力”有助于减少污染,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电费。但消费者的意愿能否改变中国电力格局,目前并不明朗。

在所有城市中,受访者表现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关切。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心”目前中国国内的环境状况。空气污染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远远超过气候变化问题所受到的关切。

公众对于“绿色电力”的态度似乎与他们对空气污染的深恶痛绝有关。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电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

该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购买“绿色电力”的愿意强烈。超过九成(97.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绿色电力”,其中四成(40.7%)表示一定会购买。北京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强于其他城市。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2)

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已从xx年9月的84点下跌到77,降至低谷。

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虽然从96降到了89,但总体来看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还是较为稳定的。

全球消费者信心降至低谷

根据尼尔森公司最新发布的xx上半年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时间:3月19日至4月2日),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虽然从96降到了89,但总体来看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近年来还是较为稳定的。

调查显示,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已从xx年9月的84点下跌到77,降至低谷。印尼在本次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中以104位于榜首。全球消费者信心最悲观的国家是韩国,指数仅为31。

接受调查的50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中国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全部下降。中国台湾是唯一一个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的地区,小幅上升3点,达到63。

65%中国消费者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进入衰退

在全球调查范围内,认为经济正处于衰退的消费者中,超过半数(52%)表示他们准备再熬过未来全球经济衰退的12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唯一例外的是中国,超过六成中国消费者(65%)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进入衰退。“中央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给中国的消费者打了一剂‘强心针’。调查显示,有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将会是重新投资股市和房地产的好时机。”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马祺说。

此外,将近四分之一(大概23%)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国家的经济将在未来12个月时间内摆脱衰退,其中以越南(60%)和印度的(56%)消费者最为乐观。

随着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滑,消费者对就业保障程度的关注也达到了新高度。被调查的5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将就业前景列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全球消费者对就业保障的关注度上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22%。

个人财政影响消费信心

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就业前景的信心。76%的中国消费者在调查中表示,未来12个月的就业前景“不太好”或“差”,与xx年下半年(55%)相比上升了21个百分点。

除了受到就业前景的影响,个人财政状况可能出现相对不稳定的状况也是中国消费者信心下降的重要原因。

约有一半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己将来12个月的个人财政状况是“不太好”或者“差”,与上轮调查相比上升15个百分点。

近半中国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是购物好时机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3)

空调产品作为公认的“耗电大户”,各大空调品牌均在节能低耗方面大做文章。而国家也对空调产业节能升级非常重视,在空调领域率先推行财政补贴政策,推广高能效产品。在国家、厂商等多方努力下,中国空调市场高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而6月定频空调新能效政策即将实施,备受诟病的低能耗定频空调也将全面退市。 为了解消费者对于空调节能及相关能效标准、政策及变频空调节能特性等方面的认知程度,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进行此次调查:

●超过6成被调查者平时很注意采取空调省电节能措施。

●被调查者使用1、2级能效空调产品占比接近30%,中国空调市场高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已大幅提高。

●44.3%的被调查者愿意为了节能购买价格较高的高能效空调,但有48.4%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衡量一下节能的电多久能收回购买空调高出的成本再决定。

●仅13.1%的被调查者了解206月即将正式实施的空调新能效标准内容,有37.2%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全不知情。空调新能效标准目前在普通消费者中的影响力还很低。

●价格、品牌和是否省电成为消费者选购空调时的三大主要考虑因素,而74.8%的被调查者对高能效空调产品价格较高表示不满,价格是当前阻碍节能家电普及的最主要因素。

●近3成被调查者购买了变频空调,而其中超过半数人不认可变频空调较定频空调更为节能。

空调产品是公认的“耗电大户”,尤其在夏天,空调消耗了城市3成以上的用电。在本次家电节能调查中,有53%的被调查者认为空调是最需要采取节能措施的家电产品。同时也有61.1%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平时非常注意采取空调省电措施,仅有5.2%的被调查者平时从未想起需要对空调采取省电的措施。随着空调产品技术不断发展,能效逐步升级,商家大打“节能低碳”促销牌,而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也随之逐步提高

中国空调市场目前遵循的能效标准是公布的《GB 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实施日期:.03.01)以及公布的《GB 21455-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实施日期:2008.09.01),两项标准分别面向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两项标准均将空调产品的能效等级分为5级,1级为最节能等级,有所区别的是前者的评定标准为能效比,而后者为季节能效比。

事实上自多家空调厂商已经停产了4、5能效的定频空调,转往高能效定频空调或变频空调的生产。在年6月,3级以下能效定频空调也即将退市,在2010年初格力、美的等空调厂商表示已经停产2级以下能效定频空调,空调市场基本完成了能效升级的过程。在本次调查中,1、2级能效空调占使用总量的'29%,4、5级空调占使用总量的28.3%,这同当前空调市场能效关注比例也是较为吻合的。而在20同期,4、5级空调的关注比例还在6成以上。

由于原料成本和使用技术的原因,高能效空调与等功率低能效空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价格,而价格也是阻碍高能效空调普及的最主要因素。在本次调查中,有44.3%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了省电而购买比普通型号贵一些的高能效空调,而有48.4%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衡量一下节能的电多久能收回高出来的成本再决定。

的确,当前1级能效定频空调价格相对不菲,尽管享有国家节能补贴,但仍较同等功率的5级定频空调要高出数百元。而对于并不经常使用空调的用户而言,购买价格不菲的高能效产品很可能并没有购买一台耐用的低能效空调来的划算。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4)

,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也变得更清晰:针对货物和商品,72%的消费者希望O2O可以提供网购商品线下退货,56%的人希望可以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第四,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具体数字上,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一二线达到76%,到三四线是47%,到农村19%,但是在被渗透的这些人群当中,用过电子商务网购用户,19%普及互联网的人群里面有64%用过网购。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在农村互联网覆盖率仅为19%,但是在电子商务的使用上他们跟城市居民一样活跃,”麦肯锡全球董事季翔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领先的零售商已开始迅速行动,建立县级运营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下乡,也加快了农产品向城区的输送。”

报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达人”在物流和分销体系还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占领市场。

农村消费者其实他的互联网渗透率还不是那么高,很多人不一定有智能手机。但是我们看到像浙江桐庐县淘宝村店,在村里面有一间房子,里面有电脑,有宽带,村里组织会使用淘宝的人来为村民统一购买商品,他们“双十一”完成订单1229个,平均单店销售额11000元。

第五,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尽管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服饰类商品(66%的人在过去3个月内购买过),但他们购买得最频繁的却是常温和生鲜食品(食品购买频次是34次/年,服饰类是22次/年)。40%的中国消费者网购食品,而美国网购食品的消费者只有10%。

麦肯锡全球董事龚方指出,在网购食品时,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大家看到在中国有65%的消费者他非常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在美国和英国只有36%和26%。因为食品安全担忧,导致中国一些新的小的生鲜食品卖家开始涌现。他们价值定位,往往是进口食品。大家看到生鲜食品在已经达到了56亿的规模,比如上海自贸区,生鲜食品在自贸区的销售量有迅猛的发展,不管是天猫还是京东,随着自贸区的大力发展,他们在探索更大范围的生鲜食品的空间,所以我们觉得生鲜食品这一块是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5)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的过程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逐渐得以普及。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带给准确有效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依据。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很多,如:环境因素、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个人及心理因素等。其中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因为不能直接看到,又被称作黑箱。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四个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动机、感觉与知觉、学习、信念与态度。

二、心理因素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作用。

人们的行为由需要引起,购买行为也不例外。一个人任何时候都有许多需要,有生理的,有心理的。一般状况下,这些需要大都不会强烈到足以驱使人立即采取行动。而一旦其中某种需要被激发到足够强度时,便成为动机。动机是一种推动人们为到达特定目的而采取行动的迫切需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透过行动,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内心的紧张感获得缓解。其基本模式如下所示:

但是,研究消费者的动机却并非易事,这是因为:第一,消费者的动机多种多样,有些甚至连消费者本人也未必清楚;按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造成人类行为的真正心理力量大部分是无意识的;第二,不能肯定有某种动机就必须有某种行为或某种选取,事实上,同样的动机有可能引出多种购买行为。因此,单以简单的动机调查来估计消费者行为很不够,需要有系统的动机理论对消费者行为作出解释。

心理学家曾提出许多关于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论,其中,在解释消费者行为方面用得最多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类的需要依强度的不一样可从下到上排列成五个层次: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受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见图1。人们总是从低向高,首先致力于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只有当最重要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次一级的需要才会起主导作用,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经营者首先要了解消费者未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才能推知其行为动机,再对症地针对其购买动机设计产品,制定营销组合策略。企业还能够在促使消费者认识自我的需要、及将一般好处上的需要转变为迫切的行为动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笔者称之为消费者购买动机具有可诱导性。引发或决定消费者需要的因素很多,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因素,商品、广告等刺激因素和消费者个人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引起消费者需要,并使其中部分需要转化为要采取行动的强烈动机。因此,它们也是企业分析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线索。

消费者有了购买动机后,就要采取行动,但怎样行动,还受其对客观事物感觉、知觉的影响。两个具有同样动机并处于同样情景的消费者,因其感觉和知觉的不一样可能做出不一样的选取。

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消费者每日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包括商品形体、声响、气味、广告等的刺激,这些刺激透过人的眼、耳、鼻等感官,构成感觉。随着感觉的深入,来自感官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加工,构成对外界刺激的整体印象,就是知觉。简言之,感觉是人的感观对客观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人的眼睛,能够感觉到苹果的颜色,人的鼻子,能够闻到苹果的清香,人的手,能够感觉到苹果圆滑的形状,而颜色、气味、形状都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对各种感觉刺激进行选取、组织和解释,使之成为一个有好处的和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用图2来说明。

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一个人每日面临成千上万的外界刺激,但基于下述两个机制,使人筛选掉了大部分的外界刺激:一是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有必须限度,如人的视觉只能感受到电磁波中的一小段可见光谱,人的听觉也只能感受到必须频率范围内的声波;二是在能引起感觉的刺激范围内,人只是有选取地注意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忽略其余,即注意具有选取性。解释的过程包含把注意范围内的感觉信息组织成有好处的印象,然后与过去的经验比较,从中得出结论。而这个解释过程与注意过程一样都受到一个人个性、动机、态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又称为解释的选取性。知觉过程的最终产物是构成某种反应,这反应可能是记住某种信息,改变对某种商品的态度,也可能是立即采取购买行动。

在知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知觉的选取性,它解释了为什么不一样顾客对同一外部刺激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知觉的选取性发生在人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一是注意的选取性,即人们倾向于注意那些与其当时需要有关的、与众不一样或反复出现的刺激物;二是解释的选取性,即人们倾向于根据自我以往的经验或成见对信息进行解释;三是记忆的选取性,即人们倾向于记住那些证实了他的态度、信念,或正是他需要的信息,而忘掉其他信息。正是这三种选取性使人们的知觉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DDD因为每个人已有的知识、态度、动机、愿望和个性不一样,使他们对同样的外界刺激,经过知觉过程的加工筛选,会得出不一样的整体印象。这就是企业在科学的制定营销策略时应注意的地方。

人们的行为有些是出自本能,但多数行为,包括购买行为却是透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学习是一种由经验引起的个人行为相对持久变化的心理过程,是消费者透过使用、练习或观察等实践,逐步获得和积累经验,并根据经验调整购买行为的过程。

学习是驱策力、刺激物、提示物、反应和强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某位消费者有着追求自我实现的强烈内驱力,这时他可能透过广告、书刊或亲眼所见,感到某产品是一种能满足其需要的物品,该产品就扮演了刺激物的主角。当驱策力被引向刺激物时,驱力就变成了购买的动机。但具体何时、何处、怎样买,还取决周围提示物的制约。这些提示物包括亲友的态度、有关广告、介绍文章、展销会或关于该产品降价销售的消息等。购买之后,透过使用,如果感到满意(即反应),他就会经常使用该产品,使其对该品牌的产品的反应得到强化。以后,如果遇到同样的状况,他还会做出相同的反应,甚至举一反三,在购买其他商品时也购买同一种牌子或同一家企业生产的,即将他的反应类推到相似的刺激物上。

显然,企业经营者应创造相应条件,帮忙消费者完成学习过程。如根据消费者的驱策力设计产品品牌形象;带给足够的提示刺激物促使消费者购买等。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过程中构成了信念和态度,这些信念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其未来购买行为。信念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一种描述性的想法。如消费者认为某个牌子的电脑存贮量大、经得起不当的操作,而且价格适宜。信念在人们头脑中构成了某产品或品牌的形象,它可能建立在事实、知识或经验上,也可能是一种成见,但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取。

态度则指人们已构成对某人、某物或某种观念的倾向性,即赞成或否定的评价。态度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已被用作预测消费者购买顾问的重要指标。对态度可作以下简单归纳:

1。态度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透过后天学习得来的,但先天需要对态度可能产生必须影响。

2。态度有明确的对象,如某人、某物、某种商品、某个品牌或商品的某个属性。

3。态度有方向和强度之分。方向即喜欢、不喜欢或是反对。强度指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

4。态度一旦构成,将持续相当长的时光,虽可能变化,但变化较困难,且短期内较少大的变化。

因此,消费者一旦构成对某种商品或品牌的态度,以后就倾向于根据态度作出重复的购买决策,而不再费心去对不一样商品进行比较、分析、决定。对企业来说,消费者对其产品持肯定态度,就会成为其产品的忠实购买者;若持否定态度,则也很难改变。一般说,企业最好改变自我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已有的态度,而不是试图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因为前者比后者付出的代价大约还要小些。

透过对消费者行为起作用的众多因素的探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社会、文化、个人、心理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大部分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了解它们能帮忙企业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识别出可能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感兴趣的潜在顾客。也有一些因素是企业经营者能够透过适当的营销策略加以影响的,了解它们可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6)

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了五大趋势,其中指出,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因为现在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比较,但最终选择在线上购买。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叫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社交媒体我们看到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另外,,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

20,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

第二,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第三,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O2O)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7)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巨大,家具装璜:中国消费者整体橱柜购买调查报告。处于职场的你,是否需要经常加班,每天与家人共进晚餐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不管怎样,你都应该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刻,不让这种宅趣成为一种奢望。

厨房,煮饭的场所,对于家庭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你希望怎么来装修你的厨房呢整体橱柜对你来说是必需的吗为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于深度了解网在线调研平台为某橱柜知名公司开展了中国消费者厨房装修整体橱柜需求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始于8月15号,为期3天。调查面向全国消费者,共收集有效问卷262份。样本数据经SpSS17.0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问卷调查了厨房装修整体橱柜需求情况。经统计分析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在厨房装修时,会考虑使用整体橱柜,极个别消费者表示不需要整体橱柜。整体橱柜对家庭厨房来说是必需品(24.8%)、需要(27.9%)、无所谓(37%)、不太需要(8.4%)、不太需要(1.9%)。

从性别上看,女性对于整体橱柜的需求远远大于男性。这可能与中国传统女性持家做家务相关。对于整体橱柜,女性更多的选择必需品(34.2%)、需要(35.6%),反观男性则更倾向于无所谓(44.0%),调查报告《家具装璜:中国消费者整体橱柜购买调查报告》。

按性别分整体橱柜需求情况

其次,问卷调查了居民橱柜偏好的情况。从橱柜风格上看,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偏好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55.0%),其次是精致典雅的田园风格(24.5%),最后是标新立异的前卫风格(20.5%)。从性别上看,男女之间的差异并不很明显,如对于现代风格的橱柜,男性(60.4%)与女性(56.2%)基本齐平。

从橱柜的产地看,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对于整体橱柜的产地无所谓(62.7%)的比例最高,远远领先于进口(19.3%)以及国产(18.1%)。由此,可以判定中国居民对于橱柜的产地并不关心、不在乎。

第三,问卷调查了居民整体橱柜预算情况。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对于整体橱柜的预算开支占比靠前的依次为1000-3000元(34.8%)、1000元以下(16.0%)、3000-5000元(14.9%)、5000-8000元(13.8%),8000元以上的预算开支占比均小于10%,由此可以判断中国居民对于整体橱柜的需求以经济型为主要。

按性别分,从整体上看男性对于橱柜的预算开支高于女性。具体来看,预算开支为1000元以下,女性(17.8%)比男性(15.4%);预算开支为1001-3000元,女性(39.7%)比男性(31.9%)。对于更高预算开支,男性比例高于男性。如3001-5000元预算,男性(14.3%)比女性(12.3%);5001-8000元预算,男性(15.4%)比女性(13.7%);8001-10000元预算,男性(13.2%)比女性(6.8%),其他可见图2。

按性别分整体橱柜预算开支情况

最后,调查了不同家庭月收入对于整体橱柜的预算开支情况。总体上看,收入越高者对于整体橱柜的预算开支更高。举例来说,当居民家庭月收入为3001-5000元时,此时整体橱柜的预算开支为1001-3000元(30.2%)比例最高,其他1000元以下(16.3%),3001-5000元(18.6%)。当家庭收入上升为8001-10000元时,此时的橱柜预算为3001-5000元(50%)、8001-10000元(21.8%)比例最高,1001-3000元(15.8%)、5001-8000元(15.8%)。

如你对此感兴趣,想了解我国居民整体橱柜消费的最新调查数据,请参与深度了解正在开展的中国居民橱柜需求情况调查。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8)

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这一天,中国消费者协会都要组织一些活动,以此来帮助和提醒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上当受损的机会。那么,今天中消协又为消费者带来哪些维权知识呢?

今年的3·15与往年不同,从中消协组织的多场活动来看,中消协将焦点聚集到了网络消费上。系列活动主题为“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这也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其目的就是要“倡导网络诚信经营 完善网络保护制度 建设无忧消费环境”。

报告主要调查结果分网络消费行为、网络消费环境、消费维权意识、2017年网络消费意愿四部分。其满意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网购消费总体满意,“付费网游”和“微商”获得相对“差评”;网络消费环境总体满意率为68.7%。其中,主要问题是“虚假广告宣传”成最大隐患,三至五成网友遭遇质价不符、虚假打折、价格欺诈,三成以上网友遇到产品损坏、未及时送达、不提示验货三大“拦路虎”,另有两成网友曾遭遇“产品丢失”,“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亟待解决。

在消费维权意识方面, 消费者最常采取的维权方式是与商家协商解决;近半数消费者希望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87.0%和72.5%的受访者知道并欢迎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以及“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更有近七成消费者愿意成为消费维权志愿者。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6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5.35万件,解决52.93万件,投诉解决率8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7亿元。其中,涉及远程购物类投诉2.99万件,远高于其它服务类投诉。为此,中消协特别遴选出10件网络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10大案例上字幕)网购消费维权典型案例目录:

在本次公布的案例中有多起涉及到了一加三倍的赔偿,在这方面来讲,我们提醒广大的消费者要敢于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消法是你们坚强后盾。虽然维权成本很高,但是,如果我们努力,我们会得到消法的支持。同时,我们在这里也提醒广大的经营者,一定要依法经营,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遵守国家的法律,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你们相应的合法利益。如果你们要违反法律规定,可能不仅仅是一加三倍的赔偿,还要承担其它的'法律责任。

中消协称,从即日起,将与地方消协组织联动,通过座谈会、赠阅相关手册及视频、开展相关竞赛课程,采取“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厦”等活动,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网络消费知识、监督经营者诚信经营,营造放心无忧的网络消费环境。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多、更全面、更广泛的能够掌握到网络消费方面的知识,规避网络消费方面的陷阱。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9)

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美学、习俗、语言文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潜力和习惯的总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构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沉淀;同时,文化又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发生变化之中。文化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核心文化;第二,具有不一样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亚文化。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相差很大。市场的流行趋势都会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就应将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价值观念联系起来。例如,美国人期望得到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追求超前享受,人们在购买住房、汽车等时,既可分期付款,又可向银行贷款支付。而在我国,人们则习惯攒钱买东西,人们购买商品往往局限于货币支付潜力的范围内。

物质文化由技术和经济构成,它影响需求水平、产品的质量、种类、款式,也影响着这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式。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对市场营销具有多种好处。例如,电动剃须刀、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等小电器,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被理解,而在某些贫困国家不仅仅看不到或没人要,而且往往被视为一种奢移与浪费。

审美标准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标准。由于审美标准对理解某一特定文化中艺术的不一样表现方式、色彩和完美标准等象征好处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尤其要把握和重视审美标准。如果对一个社会的审美标准缺乏文化上的正确理解,产品设计、广告创意就很难取得成功,如果对审美标准感觉迟纯,不但产品的款式与包装不能发挥效力,而且还会冒犯潜在的消费者,或者造成不良印象。

每种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也会因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标准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亚文化通常按民族、宗教、种族、地理、职业、性别、年龄、语言、文化与教育水平等标准进行划分。在同一个亚文化群中人们必然有某些相似的特点,以区别其他的亚文化群。熟悉目标市场的亚文化特点,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务必加强对文化的研究,因为文化渗透于产品的设计、定价、质量、款式、种类、包装等整个营销活动之中。营销人员的活动,实际上成了文化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他们务必不断调整自我的活动,使之适应国际市场的文化需求。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渗透、借用乃至文化变革,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应具有理解和鉴别不一样文化的特点和不一样文化模式之间的细微差别的潜力,并对消费行为进行跨文化分析,从而真正把握不一样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及行为发展趋势。

消费者行为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消费者的家庭、参考群体和社会阶层等。

家庭是消费者个人所归属的最基本团体。一个人从父母亲那学习到许多日常的消费的行为。即使在长大离家后,父母亲的教导仍然有明显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深受家庭生命周期的影响,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购买或行为型态,销售者有时能够生命周期阶段来界定其目标市场,并针对不一样的生命周期阶段发展不一样的行销策略。

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许多参考群体的影响。直接影响的群体称为会员群体,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主要群体和宗教组织、专业组织和同业工会等次级群体。崇拜群体是另一种参考群体。有些产品和品牌深受参考群体的影响,有些产品和品牌则鲜少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对那些深受参考群体影响的产品和品牌,消费者务必设法去接触相关参考的意见领袖,设法把相关的讯息传递给他们。

社会阶层是指按照必须的社会标准,如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及名望等,将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社会等级。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目标,并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和社会学家华纳(W·L。Warner)从商品营销的角度,将美国社会分成六个阶层。既然每个社会都有不一样的阶层,其需求也具有相应的层次。即使收入水平相同的人,其所属阶层不一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购买动机和消费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见表1)。因此,企业和营销人员,能够根据社会阶层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取自我的目标市场。

消费者购买行为首先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即消费者的收入、存款与资产、借贷潜力等。

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会强烈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范围,并决定着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购买潜力。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好,就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购买较高档次的商品,享受较为高级的消费。相反,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差,通常只能优先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消费者的职业和地位。

不一样职业的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与爱好往往不尽一致。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消费者,一般会较多地购买书报杂志等文化商品;而对于时装模特儿来说,漂亮的服饰和高雅的化妆品则更为需要。消费者的地位不一样也影响着其对商品的购买。身在高位的消费者,将会购买能够显示其身份与地位的较高级的商品。

(三)是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生命周期的不一样阶段,相应需要各种不一样的商品。如在幼年期,需要婴儿食品、玩具等;而在老年期,则更多需要保健和延年益寿产品。不一样性别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也有很大差异。烟酒类产品较多为男性消费者购买,而女性消费者则喜欢购买时装、首饰和化妆品等。

(四)是消费者的性格与自我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心理素质,通常用刚强或懦弱、热情或孤僻、外向或内向、创意或保守等去描述。不一样性格的消费者具有不一样的购买行为。刚强的消费者在购买中表现出大胆自信,而懦弱的消费者在挑选商品中往往缩手缩脚。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到动机、知觉、学习、态度与信念等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推动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驱策力。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促使个人采取某种行动,规定行为的方向。

2、动机由需要而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解决他的需要问题的行为。

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需要,人们在生理上、精神上的需要也就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每个人的具体状况不一样,解决需要问题轻重缓急的顺序自然各异,也就存在一个“需要层次”。急需满足的需要,会激发起强烈的购买动机,需要一旦满足,则失去了对行为的激励作用,即不会有引发行为的动机。

消费者被激发起动机后,随时准备行动。然而,如何许多则受他对相关状况的知觉程度的影响。

1、知觉是指个人选取、组织并解释投入的信息,以便创造一个有好处的个人世界图像的过程。知觉不但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靠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1)选取性注意--人们感觉到的刺激,只有少数引起注意、构成知觉,多数会被有选取地忽略。一般来说,以下状况容易引起注意并构成知觉:

a·与最近的需要有关的事物;

b·正在等待的信息;

c·大于正常、出乎预料的变动。

(2)选取性曲解--人们对注意到的事物,往往喜欢按自我的经历、偏好、当时的情绪、情境等因素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能与企业的想法、意图一致,也可能相差很大。

(3)选取性记忆--人们容易忘掉大多数信息,却总是能记住与自我态度、信念一致的东西。企业的信息是否能留存于顾客记忆中,对其购买决策影响甚大。

1、学习也称“习得”,指人会自觉、不自觉从很多渠道、经过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

消费者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点个性需要关注:

(3)概括:感到满意会爱屋及乌,对有关的一切也产生好感;反之,则会殃及池鱼。

透过实践和学习,人们获得了自我的信念和态度,他们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

1、态度是人对事物所持有的持久的、一致的评价、反应,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信念,情感与倾向。

2、态度的构成是逐渐的,产生于与产品、企业的接触,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的熏陶。态度一旦构成,不会轻易改变。

3、信念是被一个人所认定的能够确信的看法。信念能够建立在不一样的基础上。如:“吸烟有容健康”,以“知识”为基础的信念;“汽车越小越省油”,可能是建立在“见解”之上;某种偏好,很可能由于“信任”而来。消费者更易于依据“见解”和“信任”行事。

中国消费调查报告(篇10)

近日,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2016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对O2O服务的品质和便利普遍十分看重,尝试O2O服务后,消费者的餐饮支出增加了65%。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餐饮企业,发现他们正大力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提升服务,拓展市场。

对于一家生意非常火爆的烤肉店来说,服务员接待客人并帮助客人烤肉时一般同时只能服务1到2桌,高峰期时,根本忙不过来,姜虎东白丁韩式烤肉天津店负责人尹海萍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通过上线美团大众点评的“手机点餐”,这个难题解决了。“按照传统的点餐流程,客人点餐需要服务员记录,一般点餐需要10分钟以上,上线手机点餐后,客人扫码即可点餐,还可以多人点餐,服务员无需介入,只需上菜和帮忙烤肉即可。点餐系统节约人力,提升了翻台率,对推送菜品有很大帮助,营业额涨了很多。”尹海萍说。

上海韩国料理店“7年8班”同样通过上线“手机点餐”提升服务水平。据该品牌总监刘和平介绍,餐厅配备5名前厅服务员负责点餐、上菜、加菜、烤肉、买单、清台等服务,原来每位服务员负责至少5桌客人,高峰期压力很大。“去年上线‘手机扫码点餐’项目后,现在餐厅近80%的.点餐、加菜、买单都通过顾客扫码自助完成。使用手机点餐前平均点餐时间为12分钟,使用手机点餐后为8分钟,买单时间也由3分钟降为1分钟。”刘和平说。

随着外卖市场逐渐火爆,如何将堂食和外卖紧密结合是餐饮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汉拿山集团执行副总裁朱璞看来,到店业务与外卖业务存在互补关系,需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影响堂食用户体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服务、环境甚至餐具、菜单,这些因素甚至超过食品味道本身,但外卖的用餐场景很多是办公地点,因而其需求是简单、速度快、味道好。”朱璞表示,因此,汉拿山在菜单设置上兼顾了线上线下消费者的不同特点。线下服务全面、产品线长,注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线上菜单则经过了精筛细选,既要保证销量高、符合大众口味,又兼顾考虑烹饪时间和储存的便利性。“汉拿山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外卖平台上的销量、评价对外卖菜品进行筛选,保证留在线上的都是最适合外卖用餐场景的品类,在竞争激烈的餐饮O2O企业中,目前汉拿山开设的265家店全线接入外卖,外卖订单量增长率达到20%以上,年底计划开70多家新店。”朱璞说。

在大快朵颐之后,如何实现快捷的支付也是餐饮消费的“痛点”。在长期分析消费者需求基础上,美团大众点评推出了优惠买单、闪惠产品。

美团大众点评到店餐饮事业群运营支持部负责人詹琼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传统意义的团购中,消费者需要提前购买代金券,在消费结束后根据消费金额使用现金补差价,而优惠买单采用消费后实时支付的方式,消费者结账时在美团APP中输入消费金额,用线上支付即可完成消费,支付过程中,消费者可自动享受团购价格,不必再用现金支付差价,有效减少了消费者提前买券、抄券、验券、付零等一系列环节。

当前,美团大众点评优惠买单已经覆盖全国近5300个城市的1180万商家,包括金百万、豆捞坊、将太无二等知名商家。由于优惠买单的体验更为便捷,且在促销期间有额外的优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据南京市餐饮企业黔南云川负责人介绍,端午节期间,借助优惠买单功能,店铺的日流水由平时的不到1万元迅速提升至近5万元。“希望优惠买单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可以继续为商户吸引线上客流、进行会员管理外,还能提供线下收单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本文来源:http://www.dlbdf.org/shiyongziliao/1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