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总结网 >地图 >工作计划 >

芒种教案目标

芒种教案目标

时间:2025-03-13 无忧总结网

2025芒种教案目标(汇集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芒种节气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芒种教案目标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芒种节气的含义、时间和特点。

2、学习芒种节气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3、认识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芒种节气的含义: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2、芒种节气的特点: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进入典型的夏季。此时正值小麦、稻谷等农作物的成熟收获期,也是播种玉米、豆类等作物的关键时期。

3、芒种节气的习俗:在芒种节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丰收的仪式和活动,如祭神、祭祖、祈福等。同时,人们也会利用这个时节进行农事活动,如收割小麦、稻谷等。

4、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芒种节气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农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的顺利生长和收获。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让学生全面了解芒种节气。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观察法: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事活动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芒种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详细讲解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让学生全面了解芒种节气。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实践观察: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事活动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提前联系当地的农民或农业合作社,安排学生参观农田和农事活动现场。

5、总结归纳:在实地观察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和农事活动的安排。

五、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芒种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芒种节气对农事活动影响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芒种教案目标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两种颜色均匀地给一件事物涂色。

2、通过看图形颜色推理的方式,以及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知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乐意参与猜测游戏活动。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提供一张线条画操作材料,每组的操作材料可以不一样,例如:树叶、花朵、茄子、菠萝、裙子等,人手三支红、黄、蓝彩色笔。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图片:一片绿树叶、一片橙色树叶、一串紫色的葡萄。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阅读图画故事《找朋友》,感知三原色的变化。

教师:红黄朋友在一起变出了什么颜色的东西?

蓝黄朋友在一起变出了什么颜色的东西?

红蓝朋友在一起变出了什么颜色的东西?

完整地讲述故事。

二、看图形颜色:猜一猜。

教师分别出示一片绿树叶、一片橙色树叶、一串紫色葡萄。

教师:它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绿树叶(橙树叶、紫葡萄)是由哪两种颜色变出来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变一变》。

介绍变色要求:看一看操作材料上有什么?想一想,你想把它变成什么颜色?请你用两种颜色进行涂色,提醒幼儿不要涂到轮廓的外面。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进行语言指导。

四、让幼儿自主观看同伴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是怎么变色的。

五、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对幼儿积极认真参与的态度给予表扬、鼓励。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芒种教案目标 篇3

美丽的红、黄、蓝

活动思路:

幼儿园的小朋友对颜色的认识还不是很鲜明,手上的动作和眼睛的协调能力还不是很熟练,这堂课要通过身边一些比较常见的动物、水果等,让小朋友把颜色和物结合起来进行认识,同时把颜色涂在相应的事物上面,以锻炼手眼结合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能认识三原色:红、黄、蓝。

2. 初步学习在轮廓线内涂色。

3. 能有耐心的涂满整个小鸡、苹果、蓝天,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让小朋友熟悉红、黄、蓝基本颜色。

活动难点:

正确掌握涂抹的准确度。

活动准备:

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提问题,导入课堂。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小鸡吗?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见过啊!

师:你们见过的小鸡是什么颜色的呀?漂亮吗?

师:对!老师也觉得毛茸茸的黄色小鸡最漂亮呢!

师:那么老师再问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你们觉得什么颜色的苹果最甜呢? 师:对,小朋友们又答对了,红色的苹果又脆又甜。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们都真聪明,现在呢,我们看一看窗外的天空,天空是什么颜色?

师:嗯 ,老师听到有小朋友说是蓝色,太棒了!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来具体的认识一下红、黄、蓝这几种颜色,让小朋友们能够自己图画美丽的彩色世界,好不好啊?

二、示范和讲解。

1、给小鸡穿上黄色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有一张画纸,看一看上面有什么啊?对,苹果树,还有小鸡,现在呢,老师将画纸分发给小朋友们。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中都有一张老师手里一样的画纸,那么,小朋友们看一下,画纸上的小鸡还没穿衣服。现在我们用黄色的蜡笔,给小鸡穿上黄色的衣服好不好?上色之前先看老师手里的蜡笔,哪个是黄色的?小红回答一下,嗯,对。就是这支。现在小朋友们拿起黄色的蜡笔,开始给小鸡穿衣服,待会老师看谁给小鸡穿的衣服最漂亮。(边说边拿起笔涂色做示范)

师:好了,老师看大家手里的小鸡都穿上了漂亮的黄色的衣服,同桌的`小朋友相互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谁的小鸡穿的衣服太大了或者太小了呢?(边说边举起自己手里的画纸,特意留了一部分空白没涂满),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手里的小鸡是不是穿的衣服太小了不好看了啊,现在看看自己的小鸡有没有这种情况?有的话,跟着老师把它补充完整。

2、给苹果穿上红色的衣服。

师:我们给小鸡穿完黄色的衣服,现在看看树上的大苹果,小朋友们都说了红红的苹果最甜。现在小朋友们拿起红色的蜡笔,按照刚才给小鸡穿衣服的方法让苹果也穿上美丽的衣服。

3、涂抹蓝天。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是一张什么图片,嗯,对!是蓝天。下面我们就要

用蓝色的蜡笔画出白云的轮廓,老师要看看谁画的最漂亮。(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白云)

师:小朋友们都画完了吗?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真厉害,一会都完成了,而且画的都非常漂亮。下面,我们就用蓝色的笔涂蓝天,看谁涂的又均匀又漂亮好不好?马上开始!

三、评价作品。

师:小朋友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开始看看谁的作品最优秀。

展示作品,将小朋友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程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黄、红‘蓝三种颜色,小朋友们课下可以用三原色画画自己眼中多彩的世界。

芒种教案目标 篇4

设计思路

已经是小班的小朋友了,但有些幼儿仍然十分依赖于父母亲,对自己行为、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尝试接受新鲜事物。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讲述、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了。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倾听别人说话并能大胆讲述。

2、幼儿愿意与人交流,养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

3、幼儿在活动中能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布置好一个小型的婴儿照片展。

2、教师自己幼儿时期的照片一张。

3、幼儿从家里各带了一张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

4、投影仪一台、屏幕、小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一、幼儿参观照片展,激起活动兴趣。

师生一起观看照片展

引导语:“小朋友,今天刘老师想带你们去参观一个非常有趣的“宝宝照片展”,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二、察教师儿时照片和成人模样,总结教师的成长变化。

1、通过投影仪将教师的照片投到大屏幕上和幼儿一起观看。

(1)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宝宝照片展,你们开心吗?”。

(2)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张刘老师小时候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一下刘老师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观看老师的照片,幼儿讲述老师以前和现在的不同之处,讨论为什么会变得不一样了。

三、过了解自己长大了,提出对自己的要求。

1、幼儿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与镜中的自己进行比较,找出和现在不一样的地方。

(引导幼儿发现长大了后自己的身体各部位有什么变化,并鼓励幼儿在集体中大胆讲述。)

2、幼儿讨论现在自己能做什么事了,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能干宝宝。(教师观察幼儿的自由交谈情况)

3、根据幼儿自由交谈情况进行总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组织形式也较新颖,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尤其是在讲述自己长大的变化时都抢着讲述,乐于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所以这次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当今社会幼儿接受的新鲜事物多、想象力丰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主张。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好奇、求知的欲望了也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发现、尝试、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进行起来师生都感到轻松、愉悦,幼儿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其实不是需要一个教师而是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芒种教案目标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3、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3、调动学生欣赏语言美,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准备:

1、做“摘果子”游戏用的大树贴图与写有拼音字母的水果图片。

2、做“找朋友”游戏用的生字和拼音卡片。

3、给课文画插图用的图画纸和彩色笔。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方式进行汉语拼音的复习

做“摘果子”游戏,复习汉语拼音。

(设计意图:把本节课认识新汉字所涉及到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用复习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变枯燥的复习为游戏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情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汉字国王的礼物

—这是谁?来,大家跟他打个招呼!

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我的王国里继续作客。来,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礼物。

请欣赏配乐诗歌朗诵《山青青》。课件继续播放,音画同步,画面随诗歌的内容切换。

(意图:通过激情朗读、美丽画面和音乐渲染的集合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将学生带入课堂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

(1)用拼读的方式自渎课文。

(2)指名读。

(3)教师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并在自渎中无意识识记生字,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再读课文,深入领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1)播放音乐《春野》,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师的描述中,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情感引领

—我们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好不好?可是,有些人只顾自己享受,到处乱扔垃圾,随便往河里倒污水,让宠物大小便,随地吐痰,这样做,我们还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吗?那大家能为保护我们美的家园做出什么力量呢?

(3)和着音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4、展开想象,给课文配插图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画纸和彩色笔,展开想象,给课文画插图,与此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画插图。

(2)实物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

(3)观察老师画的插图,相机出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感悟不用讲,就能理解字义的生字。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以直观形象记忆为主),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用画笔画出来,这样既提供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又给每个孩子留出表现自己独立个性的天地,同时,又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创造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三、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引领

1、再读课文,圈出新的汉字朋友,认识本课的生字。

2、师生合作,结合刚才老师画的插图,将本课认读的生字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谁来说说你新认识的汉字朋友?

—我们一起叫出这些新汉字朋友的名字!

3、在词语中识记生字。出示词语卡片:青山、绿水、小鸟、鸣叫、一声声、大树、花草、笑盈盈、春雨、绿蒙蒙,学生认读。

4、游戏:找“朋友”,巩固生字的认读。

(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试着把《山青青》背一背,有没有信心?

五、结束语:现在,我们该和汉字国王道别了。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欢迎你们继续到我的王国里来作客,下次见, bye-bye!

(意图:给学生的表现做个评价,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芒种教案目标 篇6

一、 复习内容

(一) 字、词、句

1.生字词:能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能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 阅读:

1.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习作: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能做到语句通顺,少写、不写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结合课文,复习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8、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9、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比较正确地修改明显病句,把排列错误的几段话整理成通顺的短文。会写记事、写人、状物的记叙文。要求有条理,有具体内容,有详有略。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复习重难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3、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四、学生复习方法:

1.结合课文,理解精讲课文重点段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1.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

2.积累优美词语、句子、片段 、例文来提高写作能力。

五、使用媒体: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复习目标:学生对本学期新学习的生字词基本会读会写。正确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重难点:1、区别同音字。2、区别形近字。3、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复习准备:本册生字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归类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错别字故事。引起学生复习兴趣。

2、听故事。

3、揭题,板书:复习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二、复习生字。

1、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2、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复习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哪些?

4、加加法、减减法、换换法、字谜法,举例说明。

三、区别同音字。

1、出示例题。

看拼音组词填空。

jù ( )离 ( )体 证( ) ( )怕 柏( )

chánɡ 赔 ( ) ( )还 ( )试 品 ( ) 怕 ( )

候( ) 僵( ) 爱( )辩 ( ) 幼( )

喉( ) 疆( ) 受( )辨 ( ) 幻( )

2、找出不正确的读音

A.贪婪(lán) 绿(lǜ)林好汉 干涸(hé)

B.婀娜(nuó) 踮(diàn)起脚尖 心扉(fēi)

C.潺潺(chán)颇(pō)负盛名 水浒(hǔ)传

D.点缀(zhuì)滚瓜烂熟(shóu) 聒(guō)碎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同音字的方法。

5、师生总结:仔细观察生字,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用组词区分。

三、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1、出示例题。

mēn( ) chèn( ) fénɡ( )

闷 称 缝

mèn( ) chēnɡ( ) fènɡ( )

2、自己读一读,区别。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5、师生总结:区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6、老师总结:只要做个细心人,就一定能将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区别清楚。

四、随堂练习。

1、发练习题,要求学生仔细看字区别清楚再下笔写。

2、练习。

3、讲评。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成语与四字词语。

复习目标:学会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重点: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难点:学会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巩固本期学习的四字词语和成语。

复习准备:四字词语、成语以及有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趣味词语导入。

词语接龙游戏。

二、复习四字词语。

1、师出示: 水平如镜 绿油油 高高兴兴 闷闷不乐 自言自语 火红火红

2、齐读,边读边想,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发现。

4、你还能说出像他们一样结构的词语吗?

5、说出像他们一样结构的词语,师板书。

6、学生练习。

7、展示,评讲。

三、复习成语。

1、日积月累 名言警句

2、学生互说积累的成语、优美词语。

3、我们学了这么名言警句,怎样才记得又多又快呢?

4、学生汇报回答。

5、师总结:归类识记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

6、把成语归类。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例:狼吞虎咽

含有数字的成语, 例:一清二楚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例:南辕北辙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例:左顾右盼

写景的成语,例:连绵起伏

写人的成语,例:全神贯注

写有恒心的成语,例:持之以恒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例:草木皆兵

描写英雄气概的词语,例:不屈不挠

7、比赛说出这些类别的成语若干个。

8、学生练习:分别选用两个以上的成语赞美心目中的英雄和好同学

9、师总结:汉语中的成语丰富多彩,恰当运用能使表达更准确、生动。

四、正确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

1、怎样区分成语与四字词语呢?

2、生回答。

3、师总结。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修改病句,造句。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本学期学过的各种类型的句子,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会用部分词语造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复习句式的改写,练习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掌握各种类型句子的改写方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复习各种类型的句子。

指名说说反问句、疑问句、陈述句各有什么特点?说说怎样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三、练习

1、改写句子:

(1)小明完成了作业。

被字句:

反问句:

(2)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

反问句:

(3)你把这本书拿给老师。

改为有礼貌的句子:

2、扩写句子:

①( )沙滩上有( )的贝壳。

②( )公园里有( )花。

③( )同学们( )玩游戏。

3、修改病句:

(1)报名参加“卫生突击队”。

(2)朝霞把大地染得

(3)厚厚的白雪一大片庄稼

(4)你是中队长,应该严肃要求自己。

(5)奶奶常谈起过去的往事。

(6)那达慕大会上那场景可真热闹。

(7)参加联欢会,心里真高兴。

4、造句:

不约而同

像……像…… (造比喻句)

自豪 灿烂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

(投影出示句子练习)完成练习。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学会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体会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妙。

复习重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难点: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准备:小黑板,收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复习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二、复习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

1、比喻句有什么特点?

2、说比喻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3、生总结:比喻句的特点--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

4、拟人句有什么特点?

5、说拟人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6、生总结:拟人句的特点: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有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感情。

7、比喻句、拟人句有什么区别?

8、小组讨论。

9、个别发言

10、师生总结: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拟人句利用事物与人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拟人句的最重要的标志。

三、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2、造比喻句、拟人句。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复习理解本学期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

复习目标: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复习重点: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难点:能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准备:小黑板,有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复习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2、出示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各类句子。生齐读。

3、说一说这些句子的含义。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出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练习。

3、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作业:

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芒种教案目标 篇7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小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土、儿”。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2、你们喜欢在家里干什么?

二、看图了解图意

1、有四个小伙伴也想找到自己的家,他们是谁呢?

2、投影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

3、白云的家在哪儿呢?谁来帮助它找到家?小鸟的家在哪儿呢?谁来把它送回家?鱼儿呢?种子呢?

4、揭示课题:家(正音,分析字形)

三、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课文里的每个字音。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里有几句话?

3、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2)分句指读,评议。

(3)齐读课文。

4、再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四、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送回了家。那么它们在家里生活的好吗?生活的快乐吗?下面我们一起去问问它们。

2、多媒体演示:蓝天白云图。

(1)白云在家里快乐吗?为什么?

(2)指导朗读。

(3)蓝天还是谁的家呢?

(4)说话提示:蓝天是白云的家,也是()的家。

3、多媒体演示:鸟儿在树林中飞翔、觅食、筑巢。说说鸟儿在家里快乐吗?

(1)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说话提示:树林是鸟儿的家,也是()的家。

4、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1)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2)练习说话。朗读。

5、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一句话,这一句话比较长,我们连起来把它来读好,注意连贯和停顿。

(1)这句话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比成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该是多么幸福啊!小朋友,你们能把这句话背诵出来吗?

(2)自由背诵,指背。

6、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出示:祖国)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什么?

(3)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图里有景色。

(4)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5)引导交流: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7、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都生活在祖国这快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8、齐读第二句话。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土儿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学写剩余的生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自己试着编诗歌。

情感目标:通过背诵诗歌、编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读课文,评议。

2、说说白云、小鸟……的家分别在哪儿?什么是我们共同的家?

3、这首诗歌写的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个小诗人,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4、学生作诗。

二、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背诵。

3、齐背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说说哪些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能记住?

3、学生交流记识方法。

4、着重强调:“泥”是左窄右宽,右边的撇和竖弯钩要舒展。“种”是左窄右宽,第五笔是点。“家”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是捺。

5、学生描红,临写。

四、完成写字作业。

芒种教案目标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2.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2.PPT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4.PPT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咱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教学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芒种教案目标 篇9

【课时目标】

1.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理解并累积“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告示板的内容。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桃园主人对来客的信任以及来客被信任的喜悦。

4.学习通过猫和狗的描写来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告示板:桃林——自采——三里路

2.师:同学们,这是竖在路边的一块告示板,看到这块告示板,你能猜到些什么呢?(两人交流)

3.生交流。注意说清三要素:三里路、桃林、自采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的课文就是从这块告示板开始的。先来看学习小建议。

出示学习小建议:

⑴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并把带点字的音节抄写下来。

根深叶茂——( )( )

沁人心脾——( )( )

馋涎欲滴——( )( )

(3)思考:是谁被这块告示牌吸引了,又是怎样自己采桃子的,结果又如何?

【说明】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小建议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小建议中可以解决一般的字词、把课文读通顺的问题,还可以用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以便主要内容的概括。

5.学生反馈。

①出示答案,学生核对;

②概括主要内容:按照提示,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地连接起来。

6.揭示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个自己动手采摘桃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信任》为题呢?

(出示课题)让我们再来深入地读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1.教师质疑。

●刚才读了课文,文中写了是谁信任谁啊?(主人信任来摘桃子的客人。)

如果我们要写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可以抓住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或心理活动来体现他对客人的信任,文章中有没有这样的描写?我们来找找看。

【说明】

此处教师的质疑,目的在于提示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的注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特别之处。这样的感悟,理解会更深刻。

2.生交流:

●屋前有一张木桌……祝您愉快!

①这张留言条是谁写的?(主人)板书:留言条

师:在这里,主人出现了吗?(没有)是通过一张留言条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

②哪个词特别能感受到主人非常信任来客。(尽管)

尽管自己采,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怎样采?(在这个桃林里随意摘,无限量的采摘桃子。)师:主人完完全全信任每一位来客!

③读一读。

【说明】

体会句子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又能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句子的朗读指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④如果是你看到这张留言条,会怎么想?

师小结:留言条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对来客的信任,也是这份信任换来了来客自觉的言行。

板书:——

过渡:还有直接描写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吗?找找看。(没有)那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主人对客人的这份信任的呢?再读读课文,划出句子。

【说明】

教师的再次质疑,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全心投入到研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中来。一边读文,一边思考着。既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又深层次地去挖掘作者表达上的特点,以及感悟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教师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既让课堂具有了思维容量,学习语文不仅是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同时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考方向,由表及里去研读课文。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里路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板书:狗等

●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

①师:为什么找这句写狗的句子?

②生交流。

③跳跃欢吠:“吠”字什么意思?通常指狗叫,所以这里是个犬字。

④想象一下,小狗在作者的身边跳着叫着,会叫什么呀?

⑤师:叫完了,撒腿就跑,显然是在为作者领路啦!多热情、多灵巧的小家伙啊!一下子成了我们的向导。板书:领路

⑥朗读指导:你喜欢这样的小狗吗?(喜欢)谁来读?

●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里就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①师:这些狗可真机灵,带我们进入桃林,还负责领我们回去。

②朗读指导:这样机灵的小狗人见人爱。 (请女同学来读)

●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①师:还是个非常称职的向导呢!

②朗读指导:把小狗的这份热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请男同学来读)

●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①你能为这只大花猫找一份工作吗?(收银员)

②师:这只猫真的会收钱吗?所以要加双引号。

板书:猫

“收钱”

3.朗读并体会桃园主人对来客的信任。

①师:现在我们养狗是因为喜欢狗,养着做宠物,但是以前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养狗吗?(是为了看门。)因为狗一见陌生人都要大叫一番。这个果林里的狗见了陌生人不仅不大叫而且还特别热情。猫见了生人也不怕了,为什么?

②学生交流。

师小结:是主人对来客的信任,让果园里的狗和猫也对人产生了信任。

板书:————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文中始终没有出现过桃园主人,但是你们却找到了那么多描写狗和猫的句子,来感受到了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真棒!

4.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①师:我们一起读课文2—5小节,老师来读这些写狗和猫的句子,你们读其他内容。再来说说,如果是在这样的果林里摘桃子,心情会怎样?

②生交流:心情愉悦,舒畅。那作者呢?(也很愉快)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说明】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正确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这一板块对于读的设计既到位,又巧妙。教师对于每一句学生找到的句子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融入了情感,感悟更深;师生的合作读,又旨在暗示学生们去体会所读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情感已经与主人公融合为一体了。

③生交流:(媒体随机出示三句句子)

●“能啊,”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意去桃林吗?”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④在这片果林里摘桃子是那样的喜悦,现在你们能说说这份喜悦源自于哪里吗?(生交流)

师:在这里,这份喜悦也是桃园主人带给我们的,但是,桃园主人也没有出现啊,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啦!

板书:喜悦——

师小结:这份喜悦也来自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让人产生了喜悦之情。所以说“信任”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剂润滑剂,真的很重要,而且信任是相互的。所以,你看“信任”两个字,就是两个单人旁。

板书:单人旁描红

5.朗读全文。

三、小结课文,体会人与人信任以及被信任的喜悦。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有了一次特别的经历,走进了一片没有人管理的果林里去摘桃。虽然桃园主人始终都没有出现过,但是从立在公路边的告示牌,到压在竹篮下的留言条,以及遇上热情好客的狗和不怕生人的猫,都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对我们的信任,也因为这份信任让我们充满了喜悦。

板书:画框

【说明】

利用板书进行总结课文,帮助学生很好地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很清晰地把课文内容进行了整理,板块分明;同时也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到作者是通过对猫和狗的描写来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告示板狗等领路信任留言条

猫“收钱”喜悦

芒种教案目标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中讲述的三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根据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学习文章后的感受,明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入文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仔细听,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录音后,出示填空练习;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天清晨,而街坊邻里也时常。学生交流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双方分别指的是谁?他们的付出与得到分别是什么?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节,想想,交流

板书:心安理得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都有付出,所以得到时都那么心安理得)

中间补充:作者在当时得到一大捧鲜花觉得心安理得吗?(在当时觉得有些意外,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齐读句子

4、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朗读

二、合作学习

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之外,又给大家讲述了另外两件事,也是很耐人寻味。接下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你们感兴趣的一件事,仔细读读,要求:(出示)认真读课文,找找这件事中每人的付出和得到是什么?他们心安理得吗?

板书:付出得到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集中交流

预设

第二件事;

出示:如果我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困难时看到这张纸条,心想:想想、说说

(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朗读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第三件事;

“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讨论;

我感动什么?“有没有必要留雨具?”

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

为什么?(这次是作者自觉的行为)

朗读句子

三、深化主题领悟中心

1、我遇到的三件事,从意外到遗憾到感动,由得到的不安到付出的心安,从作者的三次体会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享受心安理得?

2、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理解:随时随地毫无愧色

交流: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3、读中心句,体会含义。交流感受

4、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也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学校前段时间举行的“学会感恩,爱心义卖”活动。(出示有关的画面)播放《爱的奉献》,观看义卖活动。

5、出示说话练习

在爱心义卖活动中,我,觉得心安理得。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享受心安理得》,作者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这种精神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得很快乐。

芒种教案目标 篇1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念儿歌。(重难点)

2.通过学念儿歌,感受下雪后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动物们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房子,提问:小动物们的房子是怎么样的?

(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进入主题,为下面理解儿歌做铺垫。)

二、操作教具,理解儿歌内容。

(一)红房子是小兔的家

教师指点红房子,请个别幼儿猜猜:红房子是谁的家?

那我们一起去敲敲门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吗?”“唉!来了”提问:是谁呀?红房子是谁的家呀?引导幼儿学说短句:红房子是小兔的家。

(二)绿房子是小鸟的家

教师指点绿房子,请幼儿猜猜:绿房子是谁的家?

那我们一起去敲敲门吧!“咚咚咚,有人在家吗?”“唧唧喳喳”提问:是谁呀?引导幼儿学说短句:绿房子是小鸟的家。

(三)黄房子是小猫的家

教师指点黄房子,请个别幼儿敲门:“咚咚咚,有人在家吗?”“喵喵喵”引导幼儿齐说短句:黄房子是小猫的家。

(四)蓝房子是小狗的家

教师指点蓝房子,齐做敲门状。“咚咚咚,有人在家吗?“汪汪汪”引导幼儿齐说短句:蓝房子是小狗的家。

(五)教师小结:红房子是小兔的家,绿房子是小鸟的家,黄房子是小猫的家,蓝房子是小狗的家

(给每位幼儿提供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学说短句)

(六)操作图片,引出儿歌后半部分

有一天,天空下起雪来,“下雪了,下雪了,红房子,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一座,一座,全都变成白房子”操作教具,将房子覆盖上白色的房顶,提问:这些房子都怎么样了?(全都变成白房子)

(以小故事形式引出儿歌后半部分,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理解儿歌,感受下雪后的变化。)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一遍。

2.引导幼儿跟着教师完整学念儿歌二、三遍。

3.结合肢体动作边念儿歌边表演。

4.分男、女幼儿表演儿歌。

(结合肢体动作边念儿歌边表演,增加学习的兴趣。)

预设效果: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给幼儿提供大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发展语言。冬天的雪景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下雪天的房子》是一首有趣、形象的儿歌,它正好描述了一幅极其美丽的雪景,通过理解、学念儿歌让幼儿感受下雪后的变化,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

执教反思:

冬天下雪是每个孩子都很向往的,这首儿歌正好很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描述了美丽的雪景,很形象,很有趣,在猜测x房子是x的家时,幼儿都显得很兴奋,通过直观的教具,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且学念儿歌,再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幼儿感受下雪后的变化,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满足了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分析原因,在操作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时,猜测部分,教师应当还更积极投入些,更生动,形象一些,这样才能带动幼儿更好的进入状态,也做好铺垫。教师赋予更多的激情,使孩子更加融入其中,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芒种教案目标 篇12

一、游戏目标:

1、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2 小班美术涂色教案:

二、游戏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一盒彩色笔或蜡笔。

3、教导幼儿观察平时生活中汽车的颜色。

3 小班美术涂色教案:

三、游戏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谈话:我喜欢的汽车。

教师:呀,小汽车想穿漂亮的衣服了,谁来帮帮它呢?

教师分别出示红、橙、黄、绿四种颜色的彩笔,模仿彩色笔的口吻,说:我来,我来,我来了—我想给小汽车穿上红衣服。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想给汽车穿上什么颜色衣服呢?

鼓励幼儿模仿彩色笔的口吻,大胆说说自己的意愿。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活动开始的环节改为了欣赏车展览,从而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

四、游戏反思:

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dlbdf.org/gongzuojihua/68191.html

最新内容 更多

热门排行 更多

推荐访问 更多